施肥对庄稼的作用早为人们共知,那么该如何

2023/2/15 来源:不详

施肥对庄稼的作用早为人们共知。“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多收少收在于肥”。我国进行林木施肥早在宋朝(公元年)《桐谱》中已有记载,但较大规模的对用材林施肥却是近十来年的事。

杉木自肥作用差,耗肥量较大。杉木生产中近年出现产材量和径级下降,三类林增加,病虫害面积增大,是同林地肥力衰退有密切关系的。据省林业厅对剑河速生杉木林调查,同一个人栽植的二块毗邻的同年生杉林,由于林地连栽次数不同,造成肥力差异,影响林分生长。

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在湖南会同林区定位研究表明,树高和直径在生长季节内总的生长趋势是随连栽次数增加而下降,三耕土高生长量比头耕土减少30%左右。造成杉木生长量减少的原因据认为主要是:

(1)土壤肥力衰退:杉木纯林连栽后土壤速效养分明显下降,头耕土养分含量很高,二耕土次之,三耕土含量最低。这是因为杉木人工林较之杂木林木材生长所消耗、固定和带走的养分多,幼林期有明显土壤流失,凋落物向土壤归还的有机养分比杂木林少,且分解速度慢,因而造成土壤养分的收支不平衡。

(2)土壤微生物区系改变:头耕土中微生物数量高于二、三耕土,特别是细菌数量的减少。在细菌组成中反映有机物质丰富的荧光杆菌,产色细菌和芽胞杆菌的减少,反映有机物质含量低的无色无芽胞菌和分枝杆菌的增加。

(3)微生物生化活性降低:这一方面反映在土壤中微生物生化活性——氨化作用、固氮作用、纤维素分解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减弱;另一方面也表现在土壤的生物化学特征的改变上。随着连栽次数增加,蛋白酶、接触酶活性以及腐殖质碳和腐殖质氮含量降低,致使土壤中氮素供应不足,氮、碳转化不平衡,从而影响有机质的进一步分解和腐殖质的积累。

(4)土壤氧化代谢能力改变:三耕土对葡萄糖和丙酮酸氧化能力比头耕土要弱,表明了氮的转化的减弱,而土壤中有毒物质香草醛的积累影响了杉木生长。

为了及时补充林地养分消耗,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清除土壤中有毒物质的积累,以培育速生丰产林,则林地施肥是重要的一个技术环节。从国外资料看出,一些林业先进的国家已广泛实行林木施肥以增产木材,如日本施肥面积已达造林面积的30%以上。我国杉木林地施肥已逐步由试验进入大面积生产应用阶段,由幼林发展至成林。据报道,自年以来,福建三明地区已对10多万亩杉木中的幼林施肥,多数地区当年即显示增产效果。贵州省林科所年在锦屏挂治菜园大队林场进行不同底肥试验,3年后观测,杉木高生长量增加15.9~33.4%,径生长量增加30.3~78.1%。年,黔东南州林科所对该片试验林再次测定,并经方差分析,林分高、径和材积生长均达显著差异。

杉木林地施肥应根据土壤性质、肥力及林木生长状况而定。一般来说,主要依据为:

1.看木施肥:杉木叶色发黄,多为缺氮;叶色绿中带紫是为缺磷;叶形短小,叶色发红,呈紫红或紫棕则为同时缺氮及缺磷;针叶前端赤枯,发生叶枯病者多属缺钾。有条件时应先进行营养诊断。

2.看土施肥:比如以芒箕、樵木、桃金娘为优势植被的土壤几乎都显示缺氮,杂木林地含吊钟黄,杜茎山的林地多富含有机质,氮素较丰富;酸性强的土壤都普遍缺磷;第四纪红土及部分砂岩发育的土壤常表现缺钾。这种方法虽然直观明了,但缺乏量的概念,所以严格地说也应该进行土壤养分分析,才能合理掌握施肥种类和数量。

杉木是喜肥树种,丰产林地土壤养分不得低于中等水平的上限。施肥方法,幼林宜在造林后2~3年进行,早春、初夏均可。6~7月份结合抚育而施放亦适宜。坡地可穴施,在离杉树基部上方15~20厘米处挖10厘米深的穴,放入肥料后盖土即可。含氮量一般控制在每亩4~6公斤,拆硫酸铵20~30公斤/亩,一次增产效应可达5年;含钾量一般为每亩9公斤,折硫酸钾18公斤/亩,一次可维持20年以上;含磷量一般为5~9公斤/亩,折过磷酸钙22~45公斤/亩,增产效应为15年。中龄林的施肥量一般可控制在氮肥(硫酸铵)38~50公斤/亩,磷肥(过磷酸钙)30公斤/亩和钾肥(硫酸钾)20公斤/亩。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28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