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福特汽车对香草冰激凌过敏想到的

2022/9/12 来源:不详

对香草味冰激凌过敏的福特汽车

  先讲一个故事:某汽车公司收到投诉信,用户抱怨说他每晚都从家里开车去商店买冰淇淋。如果买的是香草冰淇淋,则回家时汽车就无法发动;如果买其它口味的冰淇淋,则汽车可以正常发动。天天如此。该用户怀疑这汽车是否对香草冰淇淋过敏。  汽车公司的头头觉得这太过诡异,不过还是派了一个工程师去该用户家调查原因。第一天,工程师和用户一起去买冰淇淋。在店里,工程师要求买香草口味,结果出来后,汽车果然不能发动。此后几天,工程师每次都和用户一起去买,每次都由工程师临时决定买什么口味。果不其然,凡是买了香草口味,汽车就无法发动;反之则可以。(由于是工程师临时决定购买的类型,可以排除用户搞恶作剧的可能)   这个工程师是一个理性的人,也不信神,当然不会相信汽车过敏这一说。但是他觉得有更深层的原因在起作用。此后,他每天晚上和该用户一起去买冰淇淋,每次他都详细记录往返的时间、途中踩油门和刹车次数、使用的汽油型号等各种信息。许多天后,他终于发现规律:凡是买香草口味的,在商店里面花的时间少(因为这个口味受欢迎,摆放的货架靠门口)。   于是问题就转化为:停车的时间短导致汽车不能正常发动。然后,工程师就轻易找到了原因(当停车时间太短,发动机依然很热而无法驱散气阻)。对于这个工程师来说,任务圆满完成了。但是,对于汽车制造来说,这还不够,因为知道了“蒸汽锁死”是导致“汽车对香草冰激凌过敏”的原因,并无助于问题的根本解决,只能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汽车设计工程师必须找到“蒸汽锁死”产生的根源,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它。当科研人员搞明白了:因为发动机过热,汽油在达到喷油嘴之前就气化了,所以不能以发动机需要的状态到达喷油嘴,从而导致发动机无法启动。只要发动机冷却下来,汽油能够顺利到达喷油嘴,发动机就可以正常启动。找到了这个根本原因,设计工程师们可以改善发动机的设计,比如用高压避免气化,或者要求使用适当沸点的汽油等等。这种“蒸汽锁死”的故障,或者说“对香草冰激凌敏感的汽车”,在新一代的汽车中,基本上就不会出现了。   故事中的汽车公司,是通用汽车,那款神奇的汽车是Pontiac。“不能开着庞蒂克汽车去买香草冰激凌”,如果我们把这样的一个神迹写进什么修车纲目或者什么内经,过若干年之后会不会成为所谓的“经验科学”?

一次制粒过程引出的故事

  在某品种工艺验证的时候,按照工艺规程要求,2分钟内加完粘合剂,然后开启制粒机切刀,制粒3分钟,压片硬度要求不低于70N。

  前两批的生产都很顺利,但是在第三批时却出了点麻烦。前两批生产完后,工人觉得这个工艺很成熟,第三批的时候把设备参数都改成了自动顺序操作。可是在加入粘合剂阶段却出了偏差,因为设备原因,只能通过粘合剂加入口人工往里面慢慢加入。刚开始很顺利,后面因为压缩空气压力大,从加入口向上反吹,粘合剂下不去,2分钟内只加入了2/3。然后制粒切刀就自动启动了,直至这批颗粒制粒完成。压片时理所当然的就出了问题,压片机在硬度50N的时候就开始报警,无法继续提高压力达到所要求的硬度。

  事后分析原因的时候,生产部门最初认为只是一个误操作而已,以后不要设定自动操作就可以了。但是很明显,误操作只是一个诱因,制粒结果差异的问题还是要从处方、工艺上面来解决。技术部门分析了处方、前两批的中控数据、第三批的中控数据:前两批的堆密度基本一致,第三批的堆密度相对要高;第三批的粒度分布与前两批明显不同;处方中的微晶纤维素占比超过一半。

  综合上述信息,技术部门认为:第三批生产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粘合剂没有能够及时加完,造成物料与粘合剂没有充分润湿,微晶纤维素没有充分溶胀即以开始制粒过程,进而使颗粒可压性差,即使前两个正常的批次,也是属于误打误撞。建议将生产工艺改为粘合剂加入完毕后,继续搅拌2分钟,把“死面饼”变成“发面饼”,再开启切刀制粒。重新进行三批工艺验证,验证了技术部门的判断是正确的。

  如果只是流于表面上的分析,工艺规程里面恐怕要写上一句“本品不适合自动操作,必须手动进行”了。

  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太多的“神迹”,初看起来,真是不可理喻地神奇。当我们停留于上述认识问题的第一步、第二步的时候,神迹就成为神迹,就在“经验科学”的飘飘然中流传下去。这样的“经验科学”,不一定就是错的,但是,如果不对它们进行第三部、第四步、第五步,甚至更多层次的深入认识,“经验”就永远是没有太多价值的“神迹”。只有基于科学认识的经验,才是可靠的。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还可以想到另一个方面的问题。在我们的传统里,极其推崇那种看一眼,甚至听几句描述就可以指出问题所在的“圣人”。不用进行数据收集,不用进行科学实验,不用进行逻辑推理,一切疑难问题都在“掐指一算”“抚须沉吟”中解决。这样的天才或许是有,但是肯定不足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神迹”每个人都可能遇到,但是绝大多数人没有天才那样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需要以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事物,而这种思维方式,不需要“天才”,只要智力平常的普通人,经过学习和锻炼就可以达到。

不用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9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