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之闻香识女人子凡的书香视界
2022/11/9 来源:不详《红楼梦》之闻香识女人
作者:子凡shine
真水无香——林黛玉
林语堂说闻香识女人。玉貌妖娆花解语,芳容窈窕玉生香。女孩子离不开香,画堂香闺要焚香,罗衣锦被要薰香,理妆要用香脂香粉,沐浴要用香花香水,随身佩带着香囊香饰。古典美人的香气氤氲了历史的画卷,更多曼妙的传说伴随着一路香尘。如果说用香的境界有高下,那么清代的香妃应该属于美人用香的最高境界了——体内自生香。红楼梦里美女如云。也有一位自然生香的世外仙姝,那就是林黛玉。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一节,宝玉只闻得一股幽香,却是从黛玉袖中发出,闻之令人醉魂酥骨。宝玉一把便将黛玉的袖子拉住,要瞧笼着何物。黛玉笑道:“冬寒十月,谁带什么香呢。”可见黛玉是不佩戴香饰的。宝玉也说这香的气味奇怪,不是那些香饼子、香毬子、香袋子的香。林黛玉开了个玩笑,人家有冷香,你有没有暖香来配?相对于宝钗的“冷香“,我们不妨称之为“暖香”。
“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看了便觉清爽”,这是贾宝玉对女孩的独特评价,真正达到这种境界的大概只有林黛玉了。
真水无香,据说出自明代张源的《茶录·品泉》:茶者水之神,水者茶之体。非真水莫显其神,非精茶曷窥其体。流动者愈于安静,负阴者胜于向阳。真源无味,真水无香。老子《道德经》曰“真水无香,真人,无智,无德,无功,亦无名。”真水,即自然界中最真最纯的水,无论与何种物质相结合都会被污染的液体,其实所谓真,即是指它没有任何的外在物性,也就无任何饰物赘品,无任何可以用人类的观感去总结并表达的特性……人类唯一可以做的只是把自己的心靠近它,等待它,理解它,感受它。
香乃人类各种感观可以触及并感知的一种高级的感观体验,真水之无性之性、无香之香确令人着迷万分。“真水无香”代表了一种境界,是中国文化所独有的一种境界。而与这种境界相契合的只有林黛玉。在刘姥姥的眼中林黛玉的香闺比最上等的书房还好。这里有书香,有药香,有青青的翠竹,有大树的梨花,没有任何庸脂俗粉的装饰,然而却香气四溢。这是清净洁白的女孩林黛玉由内而外散发的独特气质。真水无香香在自然,香在真实,也反映了林黛玉的高洁品格。
贾宝玉还编了一个小耗子变香芋的故事:摇身说‘变’,竟变了一个最标致美貌的一位小姐。众耗忙笑说:‘变错了,变错了。原说变果子的,如何变出小姐来?’小耗现形笑道:‘我说你们没见世面,只认得这果子是香芋,却不知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香玉呢。
纵观《红楼梦》全书,在林黛玉的身上没有一丝一毫世俗的气息,是那样的清新脱俗,仿佛美丽的仙女不食人间烟火,又仿佛你我的姊妹那样的真实自然。
看了这个故事,我总感觉林黛玉不仅仅是贾宝玉的爱情对象,而是贾宝玉内心深处一个理想的自我状态,我们看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名字,林黛玉谐音林代玉。小耗子变香芋的故事是不是在告诉我们:真正的宝玉是林家的小姐林黛玉呢。
香草美人——薛宝钗
薛宝钗也是一位不施脂粉的美人。
薛姨妈说,“宝丫头古怪着呢,宝丫他从来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然而薛宝钗的身上却有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宝玉禁不住要问:“姐姐熏的是什么香?”宝钗笑道:“我最怕熏香,好好的衣服,熏的烟燎火气的。”宝玉道:“既如此,这是什么香?”宝钗想了一想,笑道:“是了,是我早起吃了丸药的香气。”
说起宝钗的冷香丸,真真讲究,充满了诗情画意,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开的白芙蓉花蕊十二两,冬天开的白梅花蕊十二两。这四样花蕊,涵盖了春夏秋冬,时间的轮回;十二两照应了十二钗;白色的花蕊诠释了薛宝钗的性格美丽、清高、洁净;也象征了薛宝钗命运,越发显得清净孤独。
宝钗的蘅芜苑,一株花木也无;宝钗的房屋,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然而这些并不妨碍满室扑鼻的异香。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酴醿梦也香。因为蘅芜苑处处都是奇草仙藤。
第十七回描写到:
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摇,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贾政不禁道:“有趣!只是不大认识。”有的说:“是薜荔藤萝。”贾政道:“薜荔藤萝不得如此异香。”宝玉道:“果然不是。这些之中也有藤萝薜荔,那香的是杜若蘅芜,那一种大约是茝兰,这一种大约是清葛,那一种是金艹+登草,这一种是玉蕗藤,红的自然是紫芸,绿的定是青芷。想来《离骚》《文选》等书上所有的那些异草,也有叫作什么藿蒳姜荨的,也有叫什么纶组紫绛的,还有石帆、水松、扶留等样,又有叫什么绿荑的,还有什么丹椒、蘼芜、风连。”
这里提到了屈原的《离骚》和西晋文学家左思的《三都赋》。屈原是东周战国时期爱国诗人,一生中写过许多著名的爱国诗篇,后来由于楚王不接受他的爱国主张,致使国土沦丧,他满怀忧愤之情,跳入汨罗江自尽。左思出身寒门,虽有很高的文学才华,却在当时的门阀制度下屡不得志,只好在诗中表述自己的抱负和对权贵的蔑视,歌颂隐士的清高。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觉其香。香草是正人君子的象征,而宝钗的居室香草密布,尤其看出作者对其的偏爱和敬重。
因为薛宝钗就是这样一位君子,作者形容她是“山中高士晶莹雪”。山中高士为隐逸君子,没有闻达于诸侯,但是品格清高;晶莹也是极言其品性高洁。
宝钗博学多智,对世间万事总能有自己的看法。比如关于读书,宝钗认为读书是为了明理,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关于贾雨村,宝钗说这个客也没意思,这么热天,不在家里凉快,还跑些什么。轻描淡写地道出了对于那些赴炎趋势的小人的轻蔑。
还有那首《螃蟹诗》充满了讽喻意味: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馀禾黍香。
薛宝钗绝对不是只知道仕途经济的女夫子,也不是像后人评价的封建阶级的卫道士。薛宝钗在曹雪芹的笔下是一名正人君子。那些“黑钗族”大约是受了程本的影响,将宝黛爱情的悲剧原因强加于宝钗身上是不客观的。
花果清芬——贾探春
如果说黛玉、宝钗不是庸脂俗粉,那么大观园内还有这样一位品格超逸的香美人,那就是贾探春。
贾探春的秋爽斋是这样的:
那一边设着斗大的一个汝窑花囊,插着满满的一囊水晶球儿的白菊。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
通过探春居所的描写,可以看出探春也是不喜熏香的,他的房间里白菊和佛手就是代替熏香的。大约味道浓郁的香料让古典美人们感到了厌烦,她们认为这是庸俗之举,一种向往自然的花香果香的用香习惯在明清时期就已经流行。用香橼佛手熏房一定要数量多,才能达到满室清芬的效果,盛放香果的器皿也要雍容大气,最好是官哥名窑烧制的青花大瓷盘。据说慈禧太后的宫中就从不焚香,殿堂中摆放五六只大缸,盛满香橼佛手木瓜等芳香瓜果,半个月一换,她的贴身宫女回忆说,太后的宫里永远是清新爽气的味道。在众姐妹中,探春是最超凡脱俗的一个。大观园的海棠诗社就是在探春的首倡下建立起来的,可见其才华、志趣;探春理家,兴利除宿弊,颇有巾帼不让须眉的雄才大略;大观园抄家,探春怒斥王善保家的,亦可见其远见卓识、勇气可嘉。
探春最喜芭蕉,自名蕉下客。来自蕉叶覆鹿的典故。最早见于《列子·周穆王》:
士师曰:“若初真得鹿,妄谓之梦;真梦得鹿,妄谓之实。彼真取若鹿,而与若争鹿。室人又谓梦仞人鹿,无人得鹿。今据有此鹿,请二分之。”以闻郑君。郑君曰:“嘻!士师将复梦分人鹿乎?”访之国相。国相曰:“梦与不梦,臣所不能辨也。欲辨觉梦,唯黄帝孔丘。今亡黄帝孔丘,孰辨之哉?且恂士师之言可也。”
这个故事体现了世事无常,得失无定。这样一位出类拔萃的女孩子也逃不脱悲剧的命运,一番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芭蕉为雨移,故向窗前种。怜渠点滴声,留得归乡梦。”“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秋爽斋的蕉、桐依旧,盛雨滴沥,它们的主人却永远不会再归来了。
天上人间——秦可卿
《红楼梦》里最喜欢用香的女子大约是秦可卿了。她的房间“刚至房门,便有一股细细的甜香袭了人来”。宝玉便愈觉得眼饧骨软,连说:“好香!”在这种甜香中,宝玉很快进入了梦境。那么秦可卿所用香为何香?我认为是“梦甜香”。梦甜香在《红楼梦》里出现了两次:一为诗社作诗时限定时间所用,“原来这“梦甜香”只有三寸来长,有灯草粗细,以其易烬,故以此烬为限,如香烬未成便要罚。”第二次出现在第八十回:“这茗烟手内点着一枝梦甜香,宝玉命他坐在身旁,却倚在他身上。王一贴心有所动,便笑嘻嘻走近前来,悄悄的说道:“我可猜着了。想是哥儿如今有了房中的事情,要滋助的药,可是不是?”由此处可知梦甜香与情事有关。“细细的甜香”也符合“梦甜香”的名字。在太虚幻境,宝玉同样“但闻一缕幽香”。警幻仙姑告诉道“此香乃系诸名山胜境内初生异卉之精,合各种宝林珠树之油所制,名为“群芳髓”。也是在这种氤氲香气之中,贾宝玉聆听了红楼梦十二仙曲,与可儿梦试云雨情。
可卿卧房的“梦甜香”与太虚幻境的“群芳髓”,应该都是作者杜撰的名字。其意韵一致。在《红楼梦大辞典》里将“梦甜香”解释为“一种安神、易燃尽的香”。梦甜香的短暂易燃可以象征富贵荣华的转瞬消散,美好时光的瞬息即逝。“群芳髓”的名字也象征着红楼女儿们如同这香气,美且易尽。
秦可卿与太虚幻境的可儿名虽两个,实为一身。秦可卿是情与欲,美与色的混合体,亦如梦甜香,可以作为诗社计时的高雅之举,也可以用于男女情悦的情欲之事。
秦可卿的判曲“擅风情,秉月貌,便是败家的根本。箕裘颓堕皆从敬,家事消亡首罪宁。宿孽总因情”,她的判词“情天情海幻情身,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从秦可亲的判词判曲来看,作者对秦可卿这个人物是毁誉参半的,虽然对其悲剧的命运充满了同情,然而也如同世人一样对其生活状态提出了批评。秦可卿的故事说明尘世之间的男女之情,虽有发乎自然,美好的一面,但不加控制,就会成为贪欲,成为“宿孽”,最终会成为“败家的根本”。
而警幻仙姑则阐释了理想境界中的“情”——意淫。“淫虽一理,意则有别。如世之好淫者,不过悦容貌,喜歌舞,调笑无厌,云雨无时,恨不能尽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时之趣兴,此皆皮肤淫滥之蠢物耳。如尔则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能语达。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并且指出贾宝玉“乃天下古今第一淫人也”。这个评价无疑是褒义的。
“情”经过各种世俗之见的规范、束缚,实际上已经违背了自然的规律,迷失了它的本意。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如果此时谁去打破人人皆以为然的旧秩序,反倒成了“迂阔怪诡”之举,会遭到“百口嘲谤,万目睚眦”。
《红楼梦》第一回讲到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这个“情”究竟谓何?所谓“情虽一理,事却有别”,我们可以把“情”的意义无限扩展开去,看作世态人情,世间万事万物的运行。那么再看秦可卿,秦钟,情僧这些人物的时候,是不是可以体会到更深、更广的一层含义呢?!
二知道人说,“蒲聊斋之孤愤,假鬼狐以发之;施耐庵之孤愤,假盗贼以发之;曹雪芹之孤愤,假儿女以发之。同是一把辛酸泪也。”可谓一语中的。
作者对女孩子们的由衷欣赏和深切同情,同时蕴含着其对生活世事的深刻体验和理解。通过主人公贾宝玉的眼睛,描述了一个个鲜活灵动的生命,每一个人物都被赋予了作者深刻的思想。
悲凉之雾,遍被华林。女孩子们的悲剧,让《红楼梦》美丽的文字之间弥漫着淡淡的哀愁,撇开家族兴亡,反帝反封那些主观思想浓重的主题,借用《红楼梦》中的一句话,该书本是为“闺阁昭传”。“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推了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堂堂之须眉,诚不若彼一干裙钗?……虽我之罪固不能免,然闺阁中本自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不肖,则一并使其泯灭也。”
一位外国诗人写得好:有了花和女孩子,那颗星才叫地球;……有了花和女孩子,那个季节才叫春天。女人如花,花如女人,有了花一样的女孩子,才有了大观园,有了红楼梦,有了绵延百载的思考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