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斗香趣事儿李时亮

2023/3/13 来源:不详

最近老听朋友问到何为“斗香”?

及至最近在看的《长安十二时辰》中,为呈现唐代风情,斗香一词也多次提及。

对于现代人来说,斗茶、斗酒,乃至斗花、斗棋都不算太过陌生,但斗香的说法却显得有些不好理解。香这种静默之物又是如何斗的呢?

这就要从香的历史和地位说起。

《天香传》云:“香之为用从上古矣。所以奉神明,可以达蠲洁”,

说的是用香的历史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用来供奉神明,亦可达到辟秽清洁的目的。

《礼记》说最高享受不是吃山珍海味,而是鼻子闻到的香味。且“殷人尚声,周人尚臭。”

这个臭,指的就是气味,香,无疑是不可少的。

祭祀时,以乐与香,求诸阴阳之义,诏告于天地之间。

在古人看来,乐与香不仅沟通天人,亦是“德。”“德者,性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

而香,则“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儒家文化的境界更是用”香“得以提升,赋予了更多内涵。

且不说自孔子“比德”出现后,各种香草也被赋予了道德特征——兰花的高洁象征君子、菊象征隐士、莲代表清廉。

香成为衡量道德行为的标准,他们认为真正道德高尚的人能够周身散发出本性之香,这就是古人谓之的“明德惟馨。”

“斗香以鉴人”正是由此而来

佩香就是警示自己不可违道行事,要时时近君子而远小人。而到了孟子则说:”香为性性之所欲,不可得长寿“。

让香逐渐在文人中奠定了特殊的地位。

自此,从上流社会、文人雅士中,产生了一种更文艺的品香方式,斗香也由此开始。

斗香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在唐代,唐中宗时,宗楚客兄弟、记处讷、武三思及皇后韦氏诸亲眷、权臣多人,常办雅会:“各携名香,比试优劣,名曰斗香”。

斗香首先是雅,集合了品香,玩香,切磋多个环节。既然名为斗香,其内容比较多变,自然也十分有趣,

一般是以香品的内容,气韵,香烟的聚散变幻为主,还衍生出辩药,赏香器,赋诗填词为辅,多为增添气氛之用。

这其实很好理解,例如斗香篆:香篆必须是自己设计的,以体现主人的品位,其次还要斗其香味;三要斗其形态;

品香、斗香有许多规则,除了对香的原料、香雾的形态、留香的时间等香料本身的品质的考评以外,对焚香的环境要求也极为考究苛刻。

斗香斗到最后,还有许多值得玩味的地方:诸如从香具的形制、材质到香几、香桌的配搭、再到周围光、声、色环境的配合,力求与香品的气质相辅相成,不得产生违和之感。

古代文人雅士对香席仪规也自有一些审美规范,不同的焚香情景和状态应配以不同的香具,十分考究。

同样的,斗香还是文人们“约会”的主要方式之一。古时交流不便,朋友间表达心意也相对含蓄,约定某年某日相聚斗香以表达彼此修为亦是件快事。

关于斗香,还有许多有趣好玩的地方,当然这也跟古人生活方式有关。

古时文人雅士多近自然通药理,顾用香料、草药往往都有自己独特的含义,大有解其香意知其为人之感。

为了斗香拔得头筹不仅不会有失风度,反而是件值得称道的事

故此,人们总是想方设法去获得一些奇珍异料,或是采用特殊的合香方式。

加之我国香料的种类很多,古来常说的“沉檀龙麝”,是指檀香、沉香、龙瑙香、麝香,

所以产生很多历史上著名的合香配方,供斗香和日常使用,如四合香,寿阳公主梅花香等。

再有文人雅士各携珍藏,举行雅事,为文赋诗,不断扩展着文人雅士的品位与写意,也让中国香事香席文化延绵下来。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31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