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花为何深受孔子屈原偏爱,4种气质温暖唐

2023/6/8 来源:不详

公元年,刘备计划进军汉中,与曹操争夺天下,益州学者张裕谏言阻止,刘备大怒要杀掉张裕。诸葛亮上表请求赦免张裕,刘备回答说“芝兰生门,不得不除”,终于将张裕腰斩并暴尸街头。明朝万历三年,公元年,明代文学家汪道昆时任兵部侍郎,有言官弹劾他贪污公款,张居正对他甚是不满,就说“芝兰当路,不得不除”,就指使言官弹劾汪道昆,勒令退休。

有才之人,为何多比作“兰花”?又为何兰花虽然幽香,却免不了被“除”的命运?兰花有什么独特的含义?今天王和尚就要探究一下兰花的前世今生,揭示兰花在传统历史中独特的文化内涵。

△兰花幽香如美人,为何命途多舛?

01:兰花是君子花,象征生不逢时寂寞才子

兰花是“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之一。它枝叶柔弱但是花香淡雅,喜阴,怕阳光直射,又喜湿,故常生长在水边山坳。兰花的这种特性常被比作岩穴隐士,空谷佳人。

公元前年,周游列国屡遭冷遇的孔子回到家乡鲁国,在大山深谷之中看到一朵兰花开得灿烂,不禁内心悲凉,感叹生不逢时,就做了一首诗,名曰《猗兰操》。他在诗中写道“兰之猗猗,扬扬其香。不采而佩,于兰何伤”。在孔子眼中,兰花象征君子的处境,它虽然有王者之香,但是也不与众草为伍,在深谷中独自绽放。

屈原在《离骚》中也写道“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感叹不合时宜,唯有孤芳自赏。屈原身负高才,但是不被楚王信任,最终流落湖湘,他品质高洁,不愿同流合污,故而自伤自叹,以秋兰自比情操。

△空谷佳人只可远观

兰花很容易让人想到不被信任的君子。孔子曾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又说“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君子不愁没有得到重用,而担忧不能胜任其位。但是君子也需要乘时而动,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君子也需要合适的时机才能发挥才能。

兰花就是这样,它不与众芳同列,独守在深山大谷,静植于水畔洲诸,虽然幽香袭人,但是知音却少,故而孔子与屈原都以此兰花自比,表达“生不逢时”,“处非其位”的忧伤。

△空谷幽兰悄然绽放

02:兰花也有硬骨头,多被寄托家国悲慨之情

南宋大诗人郑之因,也是一个著名画家。年,南宋灭亡,他眷恋故国,义不媚元,就更名为郑思肖,号所南。上思下肖,即大宋之“宋”。他每日坐卧,必然面南背北,以示不忘故国之意。郑思肖以画兰花出名,但是他笔下的兰花却从没有土地和兰根,他借此感叹国家灭亡,国土被外族占领,百姓也从此失去了根基。

可见,兰花在此又具有了家国之悲的深沉含义。兰花柔弱轻微,随风飘摇,却如此孤独和伤感。明朝灭亡后,林子野也坚守气节,誓不降清,他自号耻斋,意以苟且偷生为耻,他也擅作画,就效法郑思肖,画竹也不画根,并且题诗道“所南之兰无土,耻斋之竹无根。想见百千年后,荧荧纸上血痕!”

△郑思肖所画之无土无根兰花

唐朝大诗人李白也有一首诗,题目为《赠友人》。全诗如下:

兰生不当户,别是闲庭草。夙被霜露欺,红荣已先老。

谬接瑶华枝,结根君王池。顾无馨香美,叨沐清风吹。

馀芳若可佩,卒岁长相随。

△豪放如李白,也有一腔幽怨

这首诗也是在表达李白的身世之悲。李白一生潇洒豪放,但是对自己的身世却讳莫如深,有传言说,他可能是李世民玄武门事变中受难的遗族,他以兰自比,写出自己进退失据的矛盾心情。

兰花总是一个“在野者”,处江湖之远,以节操自许,独抱幽香。一旦沦入尘俗就会失去精神的独立和品质的高洁,教人怜惜自伤。或许这代表中国诗人坚守本真,向往纯净的品格吧。

△静若幽兰

03:兰花是花中隐士,托迹深谷,远离红尘世俗

宋朝陈鉴之有诗:“托迹不辞岩谷深,异于萧艾亦何心。清风披拂自多事,斜日淡云香满林。”兰花托迹深山,自开自落,从不与百花争艳,更不混迹红尘凡俗。这就给兰花赋予了另一重含义,兰花是花中隐士,它离群索居,独守幽贞,坦荡于天地之间,有几分潇洒,也有几分旷达。因此周紫芝写诗劝慰爱兰花之人“莫因移种长安市,不作春山一样看”。

在传统文化中,有个很美的词叫“兰若”,它有两重含义,其一指兰草与杜若,都是屈原辞赋中盛赞的香草。屈原以香草自比,表示自己的高洁,不愿同流合污。元朝吴镇有诗说“杜红兰若满汀边,烟际平林似辋川。安得宽闲如此地,看山坐老夕阳船。”兰若的另一种含义就是寺庙,虽然此词是梵语“阿兰若”的省称,表示清静无苦恼烦乱之处。但是,“兰”也有让人静心熄虑的含义在。

△隐居深山,独守高洁

宋朝大和尚居简单就有诗写兰花,他写道“欲酬天问些灵均,九畹归来活写真。采笔不知春去后,自芳元不为无人。”其中“自芳元不为无人”不正是写兰花自芳幽香,不求人问津的潇洒态度么?道潜和尚也有诗写兰花“从来托迹喜深林,显晦那求世所闻。偶至华堂奉君子,不随桃李斗氤氲。”也写出兰花不与百花争艳,甘愿独守山林,不求闻达的隐者风范。

明末清初的彭孙贻这样盛赞兰花,“幽兰在空谷,托根竹木林。高山与流水,何患无知音。”想来空谷幽兰就是如此恬静,如此淡泊,这不就是隐者持有的态度么?

△气似幽兰,独守深山

04:兰花香气清幽,最具诗人气质,深得文人怜爱

“幽兰”是古人称赞兰花常用的词,“幽”在于其香气幽微,也在于其身姿的修长洁净,更指其独处幽深之地安静。香指兰花的气味,而幽就指兰花的气质。所以清朝魏周琬有诗说“种花当种兰,爱香兼爱幽。”

宋朝陈瓘更是直言对兰花的喜爱,他在诗中写道“我来不为看桃李,只爱幽兰静更香”,兰花的幽香清新脱俗,让人神清气爽。赵孟也有诗说“虽无令色如娇女,自有幽香似德人”,兰花有君子之德,闻其幽香似与君子神交,让人脱凡忘俗。兰花常与君子为伴,君子也爱它的清香幽微细腻,明朝曹义就这样写道“书窗读罢清吟处,爱尔幽香自可人。”

△兰花如书香气质美女,恬静淡然

幽静的兰花成了君子,那么路旁的野草自然就成了小人。因此兰花最重择其地,适其时。兰花在诗人眼中既高洁独立,又特别容易被野草侵袭。故而有诗说“此花爱与善人居”。“碧草多于兰,美人叹迟暮”,“恶草翻翻长至日,未看兰蕙转阳春”,都是表达野草丛生,而兰花无地的悲哀。

兰花,是君子的象征,也是幽人、遗民的象征,它有能掩盖众芳的香气,对“时”与“位”却也有很矛盾的心理,更担心野草荆棘的侵袭。因此兰花是柔弱的,也是孤独的,正是这种特质,千百年来让诗人喜爱,也让诗人怜惜。

△静若幽兰,心如止水

兰花又是遁世的,也是苦闷的,更是淡泊与矛盾相互纠结的综合体,或许这就代表千古文人的性格基型吧。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43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