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什么戴香囊原来有这么多讲究
2023/3/23 来源:不详五月五日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过完五一,端午节的脚部就越来越近了。“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记得小时候每到端午前夕,小孩子们就开始传唱这首童谣,因为每逢端午这天,吃粽子、沐兰汤、悬艾草、饮药酒、佩香囊、划龙舟等各种活动枚不胜举,我最盼望的就是每年奶奶亲手做的五彩香囊,挂在身上精致又漂亮,而且还带有淡淡的草药香。
端午节给小孩佩香囊,是为了表达辟瘟除秽、祈求健康平安的美好愿望。那你知道端午节那天佩戴香囊的来历吗?
民俗有言“带个香囊袋,不怕五虫害”。在古代,农历5月被称为“毒月”,也被成为“恶月”传说是因为阴阳之气曾在5月相争,最后阴气胜出,然后鬼魅、百毒、瘟疫这些阴邪之物便慢慢猖獗。实则是因为五月正值春夏交接之时,气温升高、雨水频繁、空气变得闷热潮湿,人容易中暑或者感到疲乏,另外各种蚊蝇毒虫进入大量繁殖期,容易引发疾病和瘟疫。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这日,正是九毒日之首,所以这一天民间百姓家家都洒扫庭除,将艾条、菖蒲等悬于门楣,以驱虫辟邪。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关于香囊所含之物也有讲究“端午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古代民间端午当日,家里的长辈还会给小孩子胸前佩戴香囊,用来趋吉避凶,表达祈福安康的美好寓意。香囊是用闲置的彩色碎布和唤做“长命缕”的五彩丝线制成,香囊里面装有可以吸汗的蚌粉,以及朱砂、雄黄、艾草等各种香料,佩于胸前,不仅美观大方、香气扑鼻,还有排汗除湿、驱蚊避虫的功效,古人智慧可见一斑。
其实,在古代,香囊不光在端午日佩戴,香囊一年四季都有“妙用”,佩戴香囊除了祈福还有更多的讲究。追溯香囊的起源,最早是出现在先秦时代。那时候香囊的原型是香包,最早是女子用五彩丝线缝制成的饰物。到了楚国,民间百姓开始随身佩戴香囊。屈原《离骚》有写道“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其中江篱、芷、秋兰皆为香草,说明当时的香囊中已经以香料为主。后来发展到唐宋时期,香囊已成为日常所用之物,类似于我们现在的香水。宋代词人辛弃疾在《青玉案·元夕》曾写道:“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说的是古代妙龄女子都有随身佩戴香囊,因为她们过往之处都有香气飘来。
随着历史的发展,端午节好多传统习俗已经被淡化。但是现代仍有一些地方有有给孩子带香囊的习俗。只不过香囊的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避虫的雄黄粉发展成为各种香料,制作也越来越精致,其实佩戴香囊虽不仅是一种民俗,也是一种预防疫病的方法。端午节挂香囊有哪些讲究:
1、香囊上要绣一些有美好寓意的事物。
2、香囊中要装一些有药用作用的香料,孩子佩戴的话香料味不要太浓烈。
3、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佩戴的香囊的形状、图案、香料都是不一样的,比如老人多佩戴象征万事如意、家庭和睦等寓意的,孩子多佩戴寓意长命百岁、幸福安康寓意的。
4、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态,选择适合自己的香囊药包。孕妇和过敏患者不宜长期佩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