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的咖韭啡菜生意经
2022/7/30 来源:不详我在潮州总计喝了四家看似「精品」的咖啡店。
结果踩雷率高达75%,雷到我大为不解。
同行朋友是个喝了多年精品咖啡的OG,直言:「我觉得瑞幸比他们好喝。」
冷静下来,觉得这些店虽然心思没花在产品上,但营销思维杠杠的,倒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来看看他们都是怎么做生意的吧。
01
Titalkcafe踢桃咖啡
??灶巷19号
踢桃咖啡是潮州最热门的咖啡店。
到店之后我完全理解,这家店为什么能成为大热门。
全店无论硬装还是包装,都打满了「潮州」二字,十分方便游客拍照打卡??
由字体元素构成的VI,简单粗暴成效好。
甲方爸爸都爱的「字要大」不是没有道理??
△看发型认人叭
ω?)
踢桃选门面的眼光也极好。
位置便利,紧邻游客满地跑的游客区牌坊街,二楼是个小阳台,放眼望去是一片古城区的古朴屋顶,很出片??
我入店时注意到踢桃磨豆设备用的ek43,日常提供咖啡课程,好像还搞自烘豆来着?总之我对踢桃的第一印象是:看起来很专业的亚子。
结果产品拿到手之后,发觉这店压根就不懂咖啡。
潮式黄皮鼓美式用过萃焦苦的esp打底,加冰糖腌制的黄皮强行压制杂味,勉强能入口。
单枞茶冷萃咖啡就是冲个单枞茶包,兑个浓度不高的冷萃,水兑水不说,茶的清香和甘冽被糟糕的咖啡全压制住了,还带来了不愉快的苦涩味。
我上回在特调咖啡的推送里写过:
消费品总要弄点噱头出来才好卖钱。于是很多店家为了能套上「地域特色」、「节日限定」这些标签,毫无顾忌的拿着本土风味与咖啡做生硬结合。
说的就是踢桃这种店。
除了咖啡之外的产品也蛮离谱。
冷萃单枞鸭屎香,也是茶包搞出来的东西,卖¥22/杯,至于吗这...
产品稀烂,但耐不住踢桃人气巨高,这得归因于VI做出水平和选址极佳了吧??
02
川页咖啡
??环城东路开元广场(猷巷)21号店铺
已经被踢桃五雷轰顶了。
去川页之前,特意先在网上看好了菜单才决定是否到访。
光看菜单设计,川页至少不像踢桃那样与本地文化生硬拼凑味那么浓。
到店点单时一听咖啡师介绍,发觉又gg了...
几款特调产品,打底的咖啡都是所谓「每日冷萃」,「每日冷萃」意思就是每天换着豆子做冷萃的意思。
这意味着,设计饮品的人,十有八九没有想过要根据咖啡特性来调制,企图用增料做风味遮盖,非要加咖啡只是好抬高单价罢了。
有一说一,这种做派,挺省事省力的把钱挣了,用最少的原料做最多的SKU??
来都来了,人都在店内了,不点不好意思了。
当日的冷萃用的是花魁,我想着这款豆子理应具备花香、柑橘、果酸等特性,干脆点的一款名为佛手的特调,佛手柑本来属柑橘家族,和花魁相近相配,应该不会出大错吧。
结果出品,令人唏嘘...
冷萃用的豆子烘焙过深,自带深邃的苦味与烘焙感,然而其他增料都是清爽调性的,还拉了气泡把body再弄薄一点,这堆操作就没一个搭调的。
但对比起踢桃来,川页的咖啡至少像「动了心思研发」,至少用了几片佛手柑和柠檬做装饰,至少拍照出来像模像样。
川页的咖啡不行,但潮州三宝奶昔还行。
潮州三宝,就是老药桔、老香黄、黄皮豉这些东西,加奶、冰、糖一起扔去打碎,做成了奶昔。
这种东西做难喝才要本事吧...
03
杵臼山COFFEE·WHISKY
??北园路中段残联隔壁(西侧)综合楼首层4号铺面
我在网上看到杵臼山提供的手冲很多,正好那天又在西湖公园散个步,想着顺路就去看看呗。
到店发现不妙,店内的咖啡豆全都打了「乜早」的logo,出餐方式也一模一样。
一聊,发现杵臼山原来就是「广州乜早」开来潮州的子品牌。
「有幸」去过一次广州乜早,当时的手冲出品,和这次在杵臼山的喝的意式、手冲出品,给我的感受都是:
我往前对自烘店都会更多包容,自乜早之后,我意识到包容的后果是纵容韭菜收割机的诞生。
乜早系号称主打高端豆、微批次,接待我们的咖啡师(后来得知是老板本人)能把豆种、烘焙、冲煮说得头头是道,张口闭口就来金杯。
¥88/杯的马天尼手冲(朋友被豆子名唬住了才点的单),浅偏中的烘焙,风味描述上写了威士忌、酒心巧克力、甜香料、奶油、烤山核桃一大堆东西。
一喝,哦呵呵,就是焦糖坚果味,甚至带涩味,中后段寡如水,风味曲线断崖式下降,根本没有风味支撑起¥88的价格。
这样的出品结合前面的头头是道,显得特别好笑,金玉其表就是这样的吧。
别人是道理都懂但过不好一生,这里是道理都懂但做不出一杯好咖啡。
△乜早菜单|?图源大众点评
借用朋友的话来形容乜早/杵臼山:「就是专门针对那些有钱、想装逼但不懂的人做生意。」
想起近年兴起的高端餐饮,开着贵价却只会堆砌食材的贵餐厅比比皆是,目标用户群体和乜早的差不多。
反正餐厅只要把价格抬高,环境和仪式感做足,多吹嘘吹嘘所用食材来自什么精英产地,菜随便做做吧,不愁没有韭菜送上门,甚至他们还能自觉包了拍照、写好评、发朋友圈一条龙宣传服务。
抛开产品本身,来看这些贵餐厅和乜早,不得不承认他们都成功的打造了「社交货币」??
产品好不好吃?好不好喝?这根本不重要。
能为人提供谈资,才重要??
04
咖匠咖啡馆
??新河街9号
被前边一众咖啡店搞得心灰意冷了,朋友说,最后再去一家吧,不信在潮州找不到能喝的咖啡。
于是我就被拽来了咖匠。
终于在这里,回到了正轨。
无论特调还是传统奶咖,我和朋友一律给出评论:「正常。」
这是这几天在潮州,给咖啡的最高评价了。
豆子用的依然是偏深的烘焙,但基本特征还在,萃取率也在正常范围。
特调虽然不是拉气泡走清爽流,就是在奶咖基础上做小改动流,但增料搭配至少合乎豆子个性。
比如香草奶油冷萃咖啡,以冷萃埃塞打底,埃塞果酸有所保留,因烘焙原因出现了坚果、可可、奶油风味,不过这也正好和香草奶油匹配上了。
席间和咖啡师聊了聊这几天在潮州咖啡店的遭遇。
咖啡师笑笑说,潮州这边对于咖啡的口味需求就是很重,豆子不做深一点,就得愁卖不出去。
就是有些店家把「口味重」和「烘过头」、「过萃」直接挂上勾,然后一顿瞎搞了咯。
害,所以说在潮州喝什么咖啡啊,喝点茶不香吗。
#
结语
结尾来总结一下我在潮州见识到的咖啡生意经吧:
1.VI字要大,要多蹭城市名头,便于客人打卡拍照。
2.用最少的原料做最多的SKU。
3.打造社交货币型产品。
你学废了吗?
-theend-图文|六一编|火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