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孤臣郑思肖的一国之香不俗不艳不媚不屈

2022/11/5 来源:不详

郑思肖《墨兰图》纵25.7厘米、横42.4厘米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马年元宵节早上,零星的鞭炮声伴随着阵阵鸦鸣将65岁的郑思肖吵醒时,天色早已大亮,“冬天快要离开苏州了吧,”他对自己说,尽管还是感觉潮湿和寒冷。

郑思肖先到院中练了一阵太极拳,让身体微微地出了些汗,又扭动了一会儿手臂和手腕,让经络逐渐在冬日清冷的空气中舒张。

来到名为“本穴世界”那间书屋后,看见案头上仍摆着昨夜的砚台和笔洗,都还没结冰。于是磨了墨,铺段一尺见方的纸。他画得很快,几乎没做停顿。十几笔后,退后几步看了看,认为已经画出这些天一直在心中酝酿的两丛兰花,它们清新疏朗、古朴恬淡,也有几分天真烂漫。

在这一尺见方的纸上,两簇兰花左右呼应,彼此用锋利、坚韧的线条向对方问候。他又蘸了些浓墨,用笔尖为左边这束正在开放的兰花,点出了她的花蕊,为右边那束增添了两笔短促的兰叶。

“再添任何一笔,都是多了,”郑思肖退后一步又端详片刻,于是放下了笔。

吴湖帆旧藏《宋移民郑所南国香图卷》局部

壹亡国之民的无根之花

早饭后,郑思肖再次返回“本穴世界”,在两株兰花的右侧提了首诗:

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方。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

在诗作后写下自己的号:所南翁。

左右凝视,发现右边的诗文占据了过多的位置,有些破坏画面的平衡,于是又在兰叶的左上角题了款——丙午正月十五日作此一卷。

丙午年,就是这已经到来的新一年——公元年,在新的朝代中,年号是元成宗大德十年。

马年元宵节这天,郑思肖在自己完成的这幅小画和诗作中,保持了一种高傲的、含蓄的、甚至是极度自负的克制与内敛,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却根本不认同自己所处的这个年代。

从四周荒芜的田野、建筑的废墟中不时传来零星的爆竹声,在清冷的空气中异常清脆,它们的尾音就像一根根锋利的铁丝,拼命地钻进郑思肖的耳中,提醒着他:

年快过去了。

一切都已经过去了。包括那个年轻的自己和作古的时代。

大阪博物馆藏墨兰图细部1

大阪博物馆藏墨兰图细部2

但身体中的另一个郑思肖却不相信,他认为自己依然活在赵宋帝国,脚下站立的这片土地仍然是南宋江山。

郑思肖(—)本名因之,为了纪念被蒙古灭国的南宋,改名“思肖”,因“肖”是“赵”字的一部分,这就像他为自己所取的字“忆翁”、号“所南”一样,都暗含着对南宋故国的怀念。宋灭后,他隐居吴下(今江苏苏州),坐卧不肯向北。他为居室匾上题为“本穴世界”,“本”、“穴”两字相加,暗指“大宋”。

实际上,在郑思肖年元宵节画这幅无根兰时,距离南宋灭亡已过去了27年,他自己年过花甲,但孤傲的气节依然不减。在此画的左下角,钤有隶书印一方:

“求则不得,不求或与,老眼空阔,清风万古”

这枚印,表明自己的画不轻易给前来索画的人,体现了他虽为亡国之民,但仍是布衣傲骨,坚贞不屈。

贰郑思肖的公元年:目断东西四百州

在郑思肖的印象中,公元年的春节与三十年前并没有什么不同。

三十年前,在那位还名叫郑因之的壮年男子眼中,大宋王朝的那艘巨轮还是和宣和年间一样满载着辉煌、庄严、优雅、光明、华丽、哀伤和光荣。那艘巨轮给他的印象,就像徽宗赵佶的画和他的字一样,艳丽无比,薄如蝉翼,美丽得让观望它的人不敢大声呼吸。

那时的郑因之虽是一介儒生,但对这艘巨轮依然充满着希望。他于公元年(南宋理宗淳祐元年)出生于一个知识份子家庭,父亲担任南宋平江(今江苏苏州)书院山长,也就是这家书院的主讲老师。20岁时,郑因之为太学优等生,应博学鸿词试,授和靖书院山长,算是继承了父亲的教学事业。

当蒙古铁骑南下时,郑因之曾到临安(今杭州)叩宫门上疏,请求革除弊政,重振国威,抵抗元军。但据说因为他这篇文章言辞过于激烈,而被有关部门扣压,未予上报。但他依然相信,大宋朝这艘华丽的巨轮一定不会沉默。

30年前,公元年,南宋德佑二年。

郑思肖《秋兰图》(AnOrchidinAutumn)耶鲁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这一年刚刚开始的第一天,他写了两首诗——《德祐二年岁旦二首》。

其一曰:

力不胜于胆,逢人空泪垂。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日近望犹见,天高问岂知。朝朝向南拜,愿睹汉旌旗。

其二曰:

有怀长不释,一语一酸辛。此地暂胡马,终身只宋民。读书成底事,报国是何人?耻见干戈里,荒城梅又春。

第一首中第二句“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他借用《诗经》中的内容抱怨了南宋朝廷的昏庸与腐朽。《诗经·曹风》中的《下泉》一诗,描写了曹国诸侯共公时政治混乱,人民渴望能有一位贤明的君主来治理国家。

和当时大多数知识份子一样,郑因之不断地“垂泪”、“不释”、“酸辛”,但在这年刚开始时,他的心中所期盼的是,那艘已经没入冰面的大宋巨轮能够再次从海中浮出。但是,他的手中只有纸和笔,他只有刻意将这个希望的种子,埋藏用自己的诗和自己的画中。

在他做完《德祐二年岁旦二首》后不久,年正月,宋进封赵昰为益王,判福州。赵昺为广王,判泉州。以图兴复。同时,宋以文天祥为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旋命天祥与左丞相吴坚等会蒙古丞相伯颜于明因寺,伯颜羁縻文天祥,旋令随祈请使北行。

兴复的希望很快破灭了。“此地暂胡马,终身只宋民”这句诗与事实正相反,“胡马”并不是暂驻江南。从这一年正月开始,郑因之的身体与灵魂都随着大宋王朝这艘巨轮一起朝着冰冷的海水中沉没。

吴湖帆旧藏墨兰图后,文征明等人的题跋

这年正月,元朝大军直入临安,二月,进屯湖州,三月,俘获宋掳宋帝等北去。三月十三日,南宋幼帝、皇太后全氏以及载有南宋皇室成员、外戚、大臣、太学生等数千人的船队在元军监视下,被押送往北方的大都。

宫廷琴师汪元量(——年),在这次屈辱的行程中跟随太皇太后谢氏一行,作为近距离的见证者和亲历者,汪元量在宋宫室被俘北行“杭州万里到幽州”的段旅程中写下了98首组诗,编辑为《潮州歌》,就像一位新闻记者一样记叙了这段亡国离家的详细经历。

其一曰

一菊吴山在眼中,楼台累累间青红。锦颿后夜烟江上,手抱琵琶忆故宫。

其六曰

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德祐之变”三年后,年,元军在崖山海战消灭了南宋王朝。发生的这场惨烈的海战中,陆秀夫背着少帝赵昺投海自尽,昺(bǐng)的字义为阳光照耀大地。但这位皇帝却只留给后人一片惨痛的记忆。在他跳海后,十万南宋军民也跟着跳海殉国。南宋正式灭亡。

从此,那位郑因之也变成了郑思肖。

在郑思肖的心中,大宋王朝的华丽巨轮一直航行在海面上,即便是沉默的那刻,它最上面的一块甲板上依旧灯火通明,歌舞升平,就像宋徽宗的画一样美丽。

宋徽宗瑞鹤祥云图局部

叁:“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在精神层面上,郑思肖其实并不孤独。

楚花即指兰花、香草。孔子曾说:“芷兰生幽谷,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而屈原则以“香草美人”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兰花也早被中国文人们用作一种人格化的符号。

郑思肖所绘墨竹不画土,不画根,有人问为何?他答曰:土地被敌人夺去了,你还不知道吗?在日本大阪市立博物馆藏的版本左上,就有人题诗曰:

“芳香渺无寻处,梦隔湘江风雨,翁是闲作楚花,我亦为翁楚舞”。

在年,郑思肖在苏州完成这幅兰花之际,另一位日后的大画家倪瓒,还只是一位五岁的顽童。在很多年后,长大成人拥有画名的倪瓒,为郑思肖的兰花提过一首《题郑所南兰》:

诗曰:

秋风兰蕙化为茅,南国凄凉气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

自蒙古人入主中原后,大量的汉族知识份子,尤其是被称为“南蛮”的江南地区知识份子,沦为了国家的四等公民。为了控制庞大的疆域,统治者将人口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四个等级,其中汉人,主要是指淮河以北原金朝治下的汉人,而南人则特指被征服南宋土地上的汉人。虽然目前学术界并没有发现此制度的正式法令,但可从一些政策规定中看出这一歧视性等级制度的存在。

不光是在人种上,在职业层面上像郑思肖这类知识份子也被列为仅高于乞丐的第九等。清代史学家赵翼在《陔余丛考》中提及:“元制,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也就是说,儒家的知识份子在那个时代的社会地位还在妓女之下,这也是“臭老九”这一说法的来历。

在由宋入元之际,很多和郑思肖一样的“臭老九”们,只能利用手中的诗文、图画,表达自己的对故国的怀念以及与统治者不合作的态度。

如果说中国文人绘画在元朝人之前,由王维、文同、苏轼等士大夫阶层们一路发扬光大,成为文人们遣怀、咏物,借此抒发自身情绪的一种戏写、应酬的工具,那么在由宋入元这个特殊的时代,在郑思肖们这群江南文人看来,文人绘画俨然已成为一种隐晦、坚韧、充满力量的精神战斗工具。

正是他们,为中国文人绘画赋予了另一层夺目的光辉:从探索自然、到探索自身与宇宙和谐的命题中,延伸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尽管这些托物言志的绘画留存不多,也并没有诗、词、曲等文学作品那样表现得更加激昂和具象,但从画面中所流传出的这种精神,依然足够打动并激励今人。

如今收藏于耶鲁大学的吴湖帆所藏国香图卷

耶鲁大学卷上郑思肖的自提诗

在如今收藏于美国耶鲁大学艺术博物馆中,另一幅郑思肖的墨兰图中,依然是无根的兰花。但画面更加简洁。

在其上未有详细落款,因此无从判断其具体时代。笔者查阅耶鲁大学艺术博物馆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17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