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冬倏忽秋又尽今朝恰立冬
2023/7/18 来源:不详怎样判断得了白殿风 http://pf.39.net/bdfyy/bdfzg/160317/4790864.html
朔风渐起,草木凋零
深秋的浓郁还未消尽
立冬已至
此时节
水始冰,地渐冻
日照短,寒风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即是说,此时秋季作物已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蛰伏起来准备冬眠。
立冬三候
中国古人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此时,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雉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吃饺子
饺子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农历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则是秋冬季节之交,故“交子”之时的饺子不能不吃。因饺子外形似耳朵,所以立冬吃饺子老人们也称“安耳朵”,更有“立冬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
补冬
俗语说:“立冬补冬,补嘴空。”古时农民劳动一年,利用立冬这天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便会在立冬这天杀鸡宰羊或以其他营养品进补。
祭祀
立冬在古代社会是“四时八节”之一,是非常重要的节日,在我国部分地区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
“扫疥”
过去立冬,河南、江苏、浙江一带民间还有用各种香草、菊花、金银花煎汤沐浴的活动,称为“扫疥”,以求治愈疾病,保证身体健康过冬。
起居:早睡晚起
冬季睡眠应遵循早睡晚起的原则,随着太阳的升起和降落来调整作息,冬季应睡7至8个小时。
冬季熬夜比夏季熬夜更伤肾。冬季夜晚是养肾阴的时间,因此冬季熬夜更易导致肾虚。而且随着气温逐渐降低,冬季晚上熬夜更易出现心脑血管梗塞等猝死的发生。
饮食:滋阴润燥
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入冬后的饮食可以适当厚重,食材以滋阴为主,例如大白菜、萝卜、白薯、土豆、豆腐、木耳等,应少食生冷,可适当多吃瘦肉、鸡蛋、鱼类,但也不宜燥热。
此外,冬季要多喝温水,养阴的同时还可以润燥。可酌情选择沙参、玉竹、百合、无花果、银耳、枸杞、甲鱼、罗汉果等养阴的食物煲汤或炖煮。
运动:适量原则
俗话说:“冬练三伏,夏练三九。”但冬季运动也有原则,就是别暴露皮肤、剧烈运动,使皮肤毛孔完全放开,否则容易感冒,寒邪入侵。入冬后运动应以静态运动为主,可在向阳的地方锻炼,以感到舒适愉悦为好。
穿衣:恰如其分
入冬后,气温低,气候干燥,受寒冷刺激易发生冻伤和皲裂。因此,冬季防寒保暖,应做到“恰如其分”。衣着过少过薄,既耗阳气,又易感冒;衣着过多过厚,则腠理开泻,阳气得不到潜藏,寒邪容易入侵。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因为脚是人体最远端,脂肪薄,保暖能力差。中医认为足底穴位与人内脏关系密切,如果足部受凉可引起感冒、腹痛、腰腿痛、痛经等疾患,因此入冬后要格外注意脚部保暖。
海报、图文制作:杨玥
内容来源:人民日报、百度百科
编辑:杨玥
责编:马丰友闫婷婷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