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香草美人恶搞屈原,历史成了一个任人
2022/10/28 来源:不详近年来,关于恶搞历史文化、消解人物经典的内容层出不穷。从经典作品歪曲,到英雄烈士的颠覆,通过这些行为来制造笑料,已成为娱乐方式之一。
比如以下这些恶搞桥段
“抗日神剧”手撕鬼子,发射出去的子弹能拐弯并轻易击中敌人;忧国忧民的文化名人屈原成了被美女环绕的无所事事者;把雷锋的英年早逝说成是因为帮人帮得太多而累死的;把董崔瑞舍身炸碉堡说成是因为炸药包上粘上了双面胶;把黄继光英勇堵枪眼说成是因为摔了一跤(更有人说:如果黄继光堵住枪口1秒钟,按M的技术参数,则至少身中七弹,他将吸收3万焦耳的能量,这能量足以打碎一块巨石。所以只要黄继光是人类,就不可能发生这件事情”……历史成了一个任人装扮的小姑娘。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恶搞现象呢?
“眼球经济”。现在是“眼球经济”与“流量经济”时代,注意力就是金钱。“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搞不出精品就“炒作”,“炒作”不理想就“造谣”,直至以抹黑英雄、恶搞历史为能事,换取廉价的“文学卖点”与“轰动效应”。这也就是为何“网红门”层出不穷的原因。
“文化死了”。信息爆照时代,没有人会愿意再去听刻板的说教,而恶搞的观点不仅猎奇,而且有趣。问题还是出在:人们不能把真正的历史变得有趣,不能够把它生动的呈现给受众。
雷人恶搞有何危害?
一些恶搞,尽管恶搞者并非都有主观恶意,但仔细分析这些恶搞的实质可以发现,我们不能简单地对它“一笑而过”。因为有些可能正在消解我们的民族精神。比如之前“农药”中的靳柯以女子身份出现,就会引导人们形成错误的历史认知,而关于英雄的曲解,就影响更甚!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是可在一天毁掉”面对这样的恶搞行为,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认为:“摧垮高尚、消灭英雄的狂欢过程,或许会带来些许快乐。但‘拉黑’之后呢?丧失了精神偶像,最终陷入痛苦的只能是自己”。也有人说:抹黑英雄,就是亵读崇高。恶搞历史,就是对民族的背叛!古往今来,概莫能外。
恶搞虽不能一概而论,但避免文化曲解还需要把历史“搞活”
存在即是合理。恶搞文化的出现也一定有其生存的土壤,我们虽不能一概而论,但避免文化曲解,还是需要把历史“搞活”才行。如果不能把“真历史”生动的呈现出来,又怎么能苛求“真英雄”感动人呢?
意爱笑:意而爱,爱而笑,笑而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