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知否中华兰婚嫁时为什么屡次出现

2023/5/17 来源:不详

白癜风图像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103/5813045.html

《知否知否》中长枫与顾廷烨比试投壶,以大姐姐明华的聘雁做赌,可长枫技艺不佳,数次投壶不中,幸亏小明兰出场挽救局面,最终替大姐姐明兰保住了聘雁。屡次出现的聘雁是什么呢?

聘雁是古代汉族婚姻风俗第一礼开始的必备品。如果男方想要与女方结亲,就要派遣媒人往女家私底下问询女方的意见,如果同意后,再请媒人正式向女家求婚,并携带一定礼物。这就是纳采之礼,携带的礼物就是雁。《知否知否》中就是袁家向盛家纳采,携带聘雁,却带领顾廷烨想要通过投壶赢取聘雁,可知袁家做事不地道,幸亏明兰投壶保住了聘雁。

作为“六礼”第一礼“纳采”,其名称在各代有不同的称谓,也有不同的礼物作为聘礼,但雁是必不可少的。《左传·昭公元年》载:“郑徐吾犯之妹美,公孙楚聘之矣,公孙黑又使强委禽焉。”这句话说公孙楚想要娶徐美,就派人送了一只雁。用雁作礼物,所以称为委禽。

纳采从汉代起就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雁了。但雁还是最重要的一种。但身份不同而纳采的礼物也不相同,都含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如羊、香草、鹿象征吉祥;而用胶、漆、合欢铃、鸳鸯、凤凰等象征夫妇百年好合,如胶似漆。

隋唐规定达官贵人和官员的聘礼定制标准为:一只雁,一只羔羊,各一斛酒黍稷稻米面。

《知否知否》是以宋朝为背景,我们主要来说一下宋朝纳采。在宋朝有凡是男子年龄15岁,女子年龄13岁就可以听婚嫁的规定,也就是说可以议婚了,开始相亲了,称之为相媳妇,是由男女双方约定一个日期,双方见面,如果相中就在女子的发髻上插上金钗,称为“插钗”,如果不中意,就要送上彩缎,称为“压惊”。在宋朝六礼改为四礼,纳采称为敲门,媒人向女家赠采择之礼一般赠送雁,太学的三舍生可以用羊,百姓用鸠、骛代替。

后来大雁不易取得,就换用其他东西替代了。风俗不同所用的替代物不同。那为什么古代会用大雁作为聘礼呢?

因为大雁是忠贞的象征,可以用来表示双方坚贞不渝的感情。大雁的一个习性就是配偶一旦死去,就不再相配别的禽类。而成对者往往共享甘苦,坚贞不渝,若有一方遇难,另一方必舍命保护,因此用“雁”表示男女双方信守不渝的象征。在古代,嫁娶时要通过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步骤,有五个环节都要用到雁这个礼物,正是因为它所表达的寓意。

《知否知否》中所采取的聘雁这一环节是符合历史的,遵循了古礼,希望两家成百年通家之好,在《知否知否》后续中,华兰和夫婿袁文昭二人恩恩爱爱,生下一儿一女,虽经历了波折,但有惊无险,成为了一对佳偶。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仅以配图表达,无他意。若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40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