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竺葵花气芬芳使人心情舒畅,我们该如何养

2023/4/9 来源:不详

治疗白癜风的中药方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750275.html

天竺葵花气芬芳使人心情舒畅,我们该如何养护,老花匠与你解答

导读天竺葵花气芬芳使人心情舒畅,我们该如何养护,老花匠与你解答。天竺葵别名:石蜡红,日烂红,入腊红,洋绣球,绣球花,详英。科属:钱牛儿苗科,天竺英属。多年常绿草本植物,株高30~60厘米,具特殊的气味。茎肉质,粗壮,老茎稍木质化。叶互生,圆形至肾形,叶缘波状,浅裂,叶面有明显的暗红色马蹄环纹。除盛夏外,其余季节均可开花。伞形花序生于嫩枝叶腋,花序柄长;小花数朵至数十朵,具深红、大红、桃红、玫红、洋红、白等色,有单瓣与重瓣之分。

[同属常见花卉]大花天竺葵:又称蝴蝶天竺葵、洋蝴蝶、毛叶石蜡红。全株被茸毛。叶缘浅裂有锐齿,叶面稍波皱。”4~5月开花,只开1次花;花大,径约5厘米,具白、淡红或深红等色,花瓣上有2枚明显的斑块。香叶天竺葵:又称香草。多分枝,有刚毛和黏软毛。叶掌状深裂,具玫瑰型香气。4~5月开花,花小,淡粉色,中心有紫红色斑点。磨香天竺葵;又称豆蔻天竺葵、碰碰香、苹果香草。新枝叶簇生于老茎顶端,抽长的茎细弱面为蔓性,每节上有叶2一3枚,分枝1~3根。花梗生于节上,伞形花序。植株含芳香油,触之会留余香于手。藤本天竺葵:又称盾叶天竺葵、蔓性天竺葵、爬藤天竺葵、藤本人腊红、吊篮天竺葵、常春藤叶天竺葵。茎蔓生而细弱。伞形花序4~8朵,深粉红或浅粉红色。银边天竺葵:为栽培种,似天竺葵,但植株及叶片均小,生长势较弱。叶片边缘白色。花序小,花小、红色、单瓣。

[繁殖]播种,扦插。播种:于春季行盆播。种子大,但覆土不宜厚。发芽适宜温度为20~25C,播后5~21天发芽。春播当年即可开花,秋播苗一般第2年开花。扦插:4~5月或秋季结合翻盆进行。选择粗壮、长约10厘米的顶梢作插穗,播穗要晾干,待剪口稍萎蔫后再扦插,否则容易腐烂。插后保持20~25C和基质湿润,经14~21天生根成活。春季扦插的秋季上盆定植,培育半年后可开花。

[栽养要点]温度:喜温暖凉爽的天气,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0~25C,其中3~10月为13~25C,11月至翌年2月为10~13C。冬季如能保持16C,可继续开花。稍耐寒,冬季能耐0C低温,但越冬温度最好不低于5C;但也不宜高,超过20C易引起植株疯长,影响株形及翌年的开花。忌酷暑炎热,夏季高温植株进人半休眠状态;有些种类如藤本天竺葵中的“瀑布”系列,可忍耐35~37C的高温。

光照:喜阳。在充足阳光下,植株茎干矮壮,叶片厚实,开花早而多。光照不良时,生长与开花不良。但5~9月光照强烈时应进行遮荫,强光曝晒会使叶缘枯焦,生长不良并产生落叶。浇水:耐干早,怕水湿,盆土过湿时植株徒长甚至烂根死亡。生长期间的浇水要掌握“干湿相间而偏干”,保持盆土湿润而不过湿。梅雨季的雨后要及时倒去盆中的积水。夏季植株呈半休眼时,更应控制浇水,湿涝极易导致植株烂根。冬季,植株生长缓慢,需水量不多,应节制浇水,保持盆土湿润而偏干的状态。若生长过于旺盛而开花不旺,可节制浇水,控制植株的营养生长。

施肥:春季是植株生长与开花的最旺盛时期,为了促其生长健壮、开花多而艳丽,应每7~10天追施1次氮磷结合的肥料。施用氮肥不宜多,否则茎叶徒长,致使株形不美,也不利于开花。因茎叶长满柔毛,施肥时要避免沾污叶片,以免诱发病害:施肥后的第2天要还水(浇水)。夏季半休眠时要停止施肥,否则易产生烂根。人秋后随着气温转凉,植株再次进人适宜生长期,应每10天追施1次以氮为主的肥料。10月后追施1~2次磷钾肥,停施氮肥,以利植株的越冬。冬季在温度低于10C时停止施肥。

修剪:苗期要注意摘心,以促发分枝形成丰满的株形。或在播种苗长出3~5片真叶时,用(~)x10“的矮壮素在早晨或午后喷洒叶面,喷后24小时内不要浇水。一般进行4~5次,可促使植株基部分枝,提早开花和形成良好的株形:刚使用矮壮素时会在叶缘出现一些黄化,但不久即会消失;在花芽出现时必须停止使用矮壮素。也可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制成毫克/升的溶液喷洒叶面,同样可使株形矮化,并提早开花5~10天。冬季如有黄叶出现,应及时摘去。如有生长过长的枝条,应进行摘心,以控制高度和保持株形圆满。开花后需立即摘去花梗,以利于植株新梢的发育与开花。生长过于旺盛而影响开花时,可适当摘去部分叶片,以抑制营养生长。

上盆与翻盆:播种苗生长迅速,当有23枚真叶时需移植I次。待苗长出6片真叶时上盆。秋天转凉,老的植株开始生长时应进行翻盆。翻盆时剥去枯黄的叶片,并对枝条进行强剪,仅留基部的3~4节,可使植株生长矮壮丰满。生长4~5年的老株,其生长势变弱,应予以更新淘汰。喜肥沃疏松、pH为6.0~6.5的偏酸性土壤,基质可用园土、腐叶土、堆肥土、砻糠或河砂等材料配制。病虫害防治:有黑斑病、细菌性叶斑病、花枯菱病和红蜘蛛、粉虱等害虫危害。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35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