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活动创意教学工作坊之诗歌教学视频

2022/7/22 来源:不详

年4月8日下午,文学院级卓越教师计划班于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举行了诗歌教学创意工作坊活动之群文教学视频观摩活动。此次活动由冯静主持,届学姐陈怡俊受邀分享教学经验,卓越班导师杜娟点评总结。

教学视频观摩

会议上,同学们首先观摩了衢州市语文教学名师朱前珍老师的古诗词教学视频。这节视频课曾在海南省文昌中学年举办的全国首届“语参杯”统编教材高端名师示范课暨优秀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上获奖。其授课内容为现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必修上册的古诗《涉江采芙蓉》。

朱老师以《古诗十九首》在诗歌史上的地位导入新课,课堂主要设计了两大情境和任务。情境一为“梦回春秋”,联系《诗经》四言的特点,要求学生尝试将《涉江采芙蓉》的五言删改为四言。完成改写后,朱老师首先请两位同学分别朗读改写前后的诗歌,引导学生初步品味四言与五言的区别。紧接着与学生一起对每一句诗进行细致分析。在改写第一句诗“涉江采芙蓉”时,学生们大多用“莲”替换“芙蓉”,朱老师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辨析“芙蓉”与“莲”的意象。学生结合周敦颐的《爱莲说》得出“莲”有君子之风,而“芙蓉”更为温婉美好的结论。朱老师又补充了《荷塘月色》和乐府诗《江南》中描写“采莲”的文本,引导学生体悟“采莲”所含少女对爱情的美好憧憬之意。接着他们梳理了有关“芙蓉”的几句古诗,例如《板桥晓别》中的“一夜芙蓉红泪多”,得出“芙蓉”更具凄凉之感的特点。同时,她还借助谐音双关的知识加深学生对“芙蓉”与“莲”意蕴有别的感受。“莲”与“怜”同音,含爱情纯真美好之意,而“芙蓉”与“夫容”谐音,含离别相思煎熬之意。通过以上辨析,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原诗采用“芙蓉”说法的原因。在改写“兰泽多芳草”时,学生们提出将非必要的修饰词“芳”字去掉。朱老师援引屈原作品中的香草美人意象来解释“芳”的特别意味,使学生领会了原诗“芳草”意象的内涵。改写“还顾望旧乡”时,学生认为“还”“顾”含义重复,可以去掉其中之一。朱老师参考《说文解字》等辞书和古汉语字形知识给学生解释“还”“顾”“望”的含义。“顾”是回头看,“望”是登高远眺,而“还”是环视,有离家远行者眷恋回望之意。在分析“长路漫浩浩”时,朱老师启发学生思考,“漫浩浩”本是形容水,这里用来形容路是否合适。在联系李煜《虞美人》等诗歌的基础上,学生能够理解古诗往往以水喻情,这里用“漫浩浩”形容路,能显出诗歌的情深愁浓。而且“漫浩浩”形容水势浩大,用于此处也能凸显归乡之路的艰辛。紧接着,朱老师请学生以开火车的方式,接力回答古诗十九首中叠词的使用效果。经过以上的讲解分析,学生们感受到《涉江采芙蓉》这首诗节奏与内涵的浑然一体。接着进入情境二“梦回大唐”。朱老师要求学生给每句诗增加抒情主体,将五言诗扩为七言,且规定这“两言”必须加在句首。抒情主体有男有女,有游子,也有思妇。在给每句诗都加上抒情主体“游子”的前提下齐读诗歌,学生能够体会到其中蕴含的游子的羁旅思乡之情。朱老师引导学生尝试转变抒情主体的性别,前两联改以“思妇”为主语,并请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自然引出“对写法”的赏析。朱老师又鼓励学生转变抒情主体的年龄,体会“少女”和“思妇”的差异而形成的今昔对照。紧接着改个体为群体,并联系诗歌创作于社会动荡的东汉得出“异地漂泊并非个体处境而是时代悲歌”的结论。最后朱老师布置了三项课后任务,希望学生能根据本节课讲授的古诗鉴赏方法举一反三。

“吟诵初解”教学经验分享

陈怡俊个人简介

?

观摩视频后,已参加工作的届学姐陈怡俊分享了诗歌吟诵的教学实践方法。她分别从上古汉语的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方面来讲解诗歌的音义关联。声母分唇舌齿牙喉五音,发音部位不同,意义也有差别,如m基本是结束之意。平上去入四声调分别代表不同的情绪。平声,偏平常、中性。上声,细小、亲密、婉转、温柔,但也有强烈的情况。例如《卫风·木瓜》、《春晓》中的上声亲密温柔,而《望岳》中由于韵脚变调,上声含有强烈的情绪。在讲解的同时,陈怡俊还会通过吟诵示范生动地展现诗歌音义之间的联系。去声,坚决、明确。入声短促、顿挫、痛苦、决绝、轻灵。例如《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国破”是仄起,含有决绝的情绪。再联系《春望》所押下平十二侵韵,开口度小,有压抑感的特点,便能从声律的角度来解释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与《春望》不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所押下平七阳韵持续大开口,所以在情绪上有开阔、向上、辽远之义。陈怡俊还介绍了吟诵的五条法则:依字行腔、依义行调、入短韵长、平长仄短、平高仄低。她鼓励大家多学习运用吟诵的相关网站和书籍资源。对于此前的观摩视频,陈怡俊认为可以将大学所学专业知识进行选裁梳理,合理纳入教学内容之中。最后,陈怡俊就大家提出的古诗教学相关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答。

古诗词教学视频评课

分享结束后,卓越班导师杜娟就同学们关于朱前珍老师古诗教学视频课的即时评价进行总结。同学们总结出的优点主要包括:1.课堂教学情境任务清晰;2.对五言进行删改和增补变四言和七言的教学切入点很巧妙;3.教学涉及意象、叠词、谐音双关、对写法等多个方面,内容丰富等。总结的不足主要有:1.“谐音双关”教学环节中对学情估计和引导不足2.课堂气氛不够活跃;3.教师缺乏总结;4.朗诵活动少;5.问题设计缺乏统筹;6.教学节奏把握不到位,两个情境教学用时差别较大。杜娟老师认为同学们对视频课优点的总结比较到位。她引导在座同学进一步思考本堂课存在的不足,比如情境一“梦回春秋”中,春秋时期是否是四言诗发展的代表性时代。再如授课教师结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以及联系其它有关芙蓉的诗歌进行辅助教学的目的何在,以及五言改七言时的主体限定问题等。她鼓励大家重点思考本堂课情境——五言改四言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教师应该如何去引导和总结?是否得到一个原诗浑然天成的结论就足够?她还推荐大家阅读肖培东老师年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的文章《备课,我们该想些什么》。肖老师在文章中提出的关于备课的九条建议值得大家参考学习。最后,杜老师布置了下次工作坊活动前需完成的思考题。活动的最后,卓越班成员们在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教研室内合影留念。本次卓越班诗歌教学创意工作坊活动圆满结束。文字供稿

庞艳仪

图片来源

李逊儿庞艳仪

图文编辑

庞艳仪

友情链接

点,至诚与你相约,卓越与你相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3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