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福楼拜包法利夫人欲望与窗口的
2022/12/27 来源:不详白癜风怎么办 http://m.39.net/pf/a_4591211.html
一直很喜欢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这部著作,除去故事本身,更醉心于福楼拜对爱玛的女性敏感变化的心理描写,他所驻足的视角有时像是爱玛的闺蜜,又有时像一位德育家,充满了迷思复杂的情感,却因此刻画了一个多维度展现的真实女子。
故事的背景在法国七月王朝时期,《包法利夫人》所揭示的矛盾,正是法国资产阶级的浪漫主义激情逝去,和现存鄙陋可厌的现实生活之间矛盾,正如故事主角包法利夫人的性情养成,脚踏土地,仰望星空的空虚,以至为爱癫狂。
多次拜读《包法利夫人》后,发现福楼拜用一扇“窗”,把爱玛一方面深处闺中,做贤妻良母,一边情丝多变,相思缕缕的矛盾与冲突,用隐蔽的艺术技巧描写展示其中。
爱玛与房间的“窗”有着深切的关系。“窗”是连接家庭与外界的工具,“窗”是一个女人向外寻梦的途径,每一个时期站在窗前的爱玛,象征意蕴不同的心境,推动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
01、现实之“窗”:爱情幻想和对现实的质疑
她来到窗前,看他动身,胳膊肘拄着窗台,一边放一盆天竺葵,穿着她的梳妆衣,松松的,搭在身子周围。查理在街上蹬住界石,扣牢刺马距;她在楼上继续和他说话......查理在马上送她一个吻;她摆摆手,关上窗户,他便出发了。
福楼拜描写爱玛和查理的新婚燕尔的生活非常简短,而多处笔墨直接用于描写爱玛和查理之前的生活轨迹,对于此刻新婚他们俩之间的心理落差。
查理对于娶到爱玛这样端庄美丽的妻子,是心满意足、视若珍宝的,他从身体到心理都牢牢的绑定这段婚姻的幸福源头——努力工作就是夫妻幸福生活的保障。
而爱玛一个从十三岁在修道院接触浪漫主义小说情节迷幻心灵的女子,一心渴望爱情的炽热。结婚以前,她以为自己有爱情,爱情就是幸福。
在新婚燕尔的头几日,查理每天一早就忙于出诊工作,爱玛在卧室窗前,从楼上送丈夫出门,这扇“窗”是她对爱情、婚姻的探视,她渴望从扇窗得知自己的爱情和之前书中的浪漫是否吻合。
而现在她迷惑了,现实生活平淡寡味,“欢愉”、“热情”、“迷恋”这么美的书中的“字眼儿”却找到踪迹。
“窗外”是一个男人心满意足为生命奔波,“窗内”是一个女人对爱情满心疑虑惆怅无比的落寞情愫。一段婚姻的悲剧,从一开始就初露端倪,一个送吻,一个摆摆手关上窗,是“两个平行者”对婚姻的态度。
02、虚幻之“窗”:望见了奢靡就此鄙夷现实
爱玛拿一条披肩盖住肩膀,打开窗户,胳膊肘支在上头。黑漆漆的夜晚,细雨蒙蒙。她吸着湿润的空气,风吹凉她的眼皮。跳舞的音乐还在她的耳边鸣响。她尽力挣扎不睡,延长这种豪华生活的境界,因为没有多久,她就非放弃不可。天开始亮。她望庄园窗户望了许久,试着猜测她这一夜注意的那些人睡在哪些房间。
爱玛此生唯一一次进入上流社会社交圈中,见识了与书中所描绘的高等阶层贵族的近距离接触。那一晚的舞会令她春心荡漾、激动不已,客人们都回到房间入睡,她依旧舍不得浪费时间,趴在窗边看这个梦想中的庄园。
灯红酒绿,豪华奢侈的贵族生活:见到了风度翩翩,具有骑士派头的豪门子弟,并且她还和他们共跳舞这些曾经在修道院时期所产生的天花乱坠的景象现在就浮现在眼前。
在这以后,回忆幻想这一天的内容变成了她日后的重要生活内容,自从那次和奢华财富有了一次擦肩而过,心里添加了一些抹不掉东西。这些体验都在它心中种下淫靡的种子,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这也在侧面反映出资本主义社会上层人腐朽奢靡的,贪图享乐的社会风气。
这扇“窗”隔着的两个阶层不同的生活状态,爱玛却从此分不清“窗外”贵族奢靡幻觉和“窗内”的现实平凡生活。
这扇“窗”的光点燃了爱玛精神世界的憧憬之光,曾经书本上的幻想和那一夜的奢华浪漫景象完美的融合之后,爱玛更加不回到那令人压抑的、平庸的现实家庭生活中,生活上越接近,她精神上离他却越远了,两人同床异梦,貌合神离。
03、情欲之“窗”:压抑不住的爱欲
她靠窗装了一个有栏杆的小木架,放她的小花盆。文书也安了一个悬空的小花圃;他们彼此望见在窗口养花。
爱玛和年轻的邻居赖昂互生情愫,两人体会着没有戳破的甜蜜暗示。爱玛每日坐在窗边扶手椅里,看镇上的人从人行道走过。赖昂每天两趟,上下班,爱玛远远听见他来,斜过身子听脚步响。
这扇窗暴露了爱玛为人妻后第一次对男人的怦然心动,窗前的她像一位花季少女,打开所有感官去触碰爱情的味道,窗前的凝望、窗口花盆的摆放、聆听心上人的步履声响,这都是情窦初开少女的心思。
这扇“窗”是爱玛对外界男人的爱情幻想的通道,她的身体虽然留在包法利家中,但已经在窗口打开了情欲的向外瞭望。“窗内”依旧是包法利夫人,“窗外”已然是春心荡漾的爱玛,压抑不住情欲任由爱恋自由生长。
“窗”在此刻,意味着伦理道德的最后屏障,使得爱玛和赖昂错位的爱情面前,犹豫思量。帕斯卡尔“我们所有的不幸都来源于不能爱静地待在自己的房间里”,人类的欲望是无穷无尽的,而能够满足其欲望的资源和条件却有限制的。
爱玛倚着窗户(她常常待在这儿,外省窗户有代替看戏和散步的作用),瞧着乱哄哄的乡下佬解闷,却见一位绅士,穿一件绿绒大衣,戴一副黄手套,而又套着一双厚皮护腿,——一直走向医生住宅。
当赖昂为了逃避这段不得而知的情感,跑去巴黎学习,爱玛的以为的“爱情”不了了之。病了一场后,欲燃的情欲渐渐冷却,恢复日常包法利夫人的生活。
然而,她的每日还是望着“窗外”,表面上只是百无聊赖的望着外面的世界。实际上,爱玛通过“窗”,期待着“意外”发生,情欲能够借以寄托。
而福楼拜恰恰通过这扇“窗”,让爱玛望见了她的第一位情人罗道尔夫款款走来,爱玛始终相信“幸福在别处”,别处就是“窗外”的无限可能,而罗道尔夫的出现,使得爱玛更坚信自己的爱情信念,欲望使她驻足窗外,而信念让她欲火焚身。
04、绝望之窗:你望着这个世界的同时,也在被人凝望。
空气闷热:热气笔直从石瓦下来,压抑太阳穴,阻塞呼吸。她好不容易走到天窗跟前,拔去窗闩,打开窗户,阳光一涌而入,照花了眼。她站在窗口,仿佛挂在半空,四周一无所有。碧天近在身边,空气在她空洞的脑袋里流来流去,她只要就势一跳,朝前一纵,也就成了。
罗道尔夫最终以一封毫无价值的书信结束了爱玛所谓的“爱情”幻想。爱玛在家中读完这封信,万念俱灰,走到了窗边,差一点从三楼窗户跳下去。
这时候的“窗”已不再是爱玛对爱情憧憬的向往之地,而是结束绝望的一个出口,一个解脱。她太渴望“窗外”的自由和美好,再幻想毁灭那一刹那,她想用生命奔赴窗外的绚丽多彩。
福楼拜“窗”始终是现实和梦想的阻断,是爱玛分辨不清虚幻浪漫主义爱情和现实主义的象征性暗喻,也是对故事悲剧性结局的暗示,“窗”是幻想之源,也可以是不计后果引领欲望走向幻灭之生命终结。
香草还在燃烧,浅蓝的氤氲漂到窗口,和进来的雾混合起来。天上有几颗星宿,夜很柔和。
最终,爱玛还是终结于现实的物质透支之下,吃了砒霜结束了生命。李健吾先生在《〈包法利夫人〉译本序》中说道:“庞大的债务把她逼到死路,可是使她不得不死的,九九归一,仍是由于爱情的幻灭。”
“她就是这样以浪漫主义文学作品中得到的既定概念,一次次的欺骗自己,也一次次的被欺骗,一次次感到了幻灭的悲哀。”
福楼拜描写爱玛离世之后,查理来和爱玛最后的道别中的场景描写:简单而唯美的浅蓝氤氲,就像爱玛的灵魂,终于朝着心之向往的自由梦想飞舞,“窗”再也没有边界和束缚,但也无法维持惊心动魄绚丽多彩的形成,只是淡淡虚弱的“雾与气”,最后化为乌有。
人们站在窗口看出殡。查理领头先走,挺直了腰,他装出一副勇敢模样,看见有人从小巷或者大门出来,加入行列,就点头致意。
福楼拜在描写爱玛出殡的,街上的人们站在“窗口”看着这一场故事的结局,这个“窗口”把读者带入到故事外,犹如人人站在“窗口”中,一同看着爱玛的一生到最后的毁灭。
如此悲惨的结局,而最初的爱玛,仅仅想要得到的幻想中的“爱情”。福楼拜想要告诫人们,人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而每个人又都是别人的配角。人人都有的欲望,它对立面就是贪婪,超越了现实的限度,就会陷入无法自拔的局面。
写在最后
人的欲望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欲望作为生活的原动力,可以使人向目标迈进,人类的一切文明都来源与人的欲望。
第二种是作为引发痛苦的根源,当欲望得不到满足时,痛苦便随之而来。而当目前的欲望得到满足以后,很快就会衍生出另一种欲望。而福楼拜对包法利夫人的叙事,正是符合第二种内容的诠释。
文学的力量不在故事本身,而在于作者叙述的过程、描写或处理的细节。福楼拜借以“窗”与爱玛的关系,情感过度的洞察和定位,展现出人性中欲望最初都是透过一扇“窗”渗入,有的人在现实中无法实现,便无法自拔的走向“别处”。
作者介绍:荣荣
透过影视看世界,透过阅读看人生,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