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香草 > 香草功效 > > 甘谷特产香包

甘谷特产香包

2022/9/23 来源:不详

点击上方“蓝字”,发现更多精彩。

香包,又称香袋、荷包,古称“容臭”。据说此俗来自对屈原的纪念。屈原因不与世俗同合污,故喜佩香草之类植物以示其志,后人多慕其志改佩“容臭”以念。后经发展变化,年轻人将其作为情人的互赠信物,也可佩在身上作为“压邪”之物,挂于床头作为吉祥装饰之物。

现在"香包"指里面填充了丁香、雄黄、艾叶末、冰片、藿香、苍术等具有芳香除湿功效的中药材粉末,外绣以各种图案的实体造型工艺品。广义上讲,也包括实体型香包、没有填装香料的各类刺绣工艺品。

约年前,《诗经》的一些篇章里已有香包的描述。《礼记》云:"五彩谓之绣。"香包用青、赤、黄、白、黑五色丝线刺绣而成,色彩绚丽、自然,有装饰衣着、把玩欣赏之审美功用,又因添有特殊的中药材,兼有驱邪、除菌爽神功效。战国至秦、汗、普,大男人堂而皇之佩戴香包,普以后渐为女人、儿童的专用品。宋时,官史朝服上开始佩戴香包,礼仪作用愈加凸显。清代,香包成为馈赠的信物。现代,香包是承载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在人际交注、美化环境、陶冶情操、寄情寓志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端午节,甘谷民间都有佩戴香包的传统。按说,端午佩戴香包能驱秽避邪,特别是当香包与手链等一起佩戴时,还有防避毒蛇的作用。

甘谷民间香包,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大胆吸收陕西、四川以及甘肃庆阳等地的香包制作艺术,博采众长,补己之短,扬刺绣艺术之优势,汇手工制作之精华,将甘谷特有的民俗风情融入其中,形成了自己"无声的诗,悬挂的画,民族的情"的"三位一体"的乡土艺术风格。甘谷香包从大到小都有形神兼备、图案夸张而不失真、古朴而不失雅趣的特点。许多人文景观、风土人情、甚至重大体育题材也用刺绣艺术反映到香包上。

甘谷香包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把数字中的9、8、6等吉祥数字贯穿于香包的制作之中,这一香包不仅可以独立成件,而且可以使多个香包相互组合,成为一件新的香包,看上去丝毫没有拼凑之感,从而形成了一串串独具特色的"香包链"。有一组"中华龙"香包,那九条龙,虽然大小基本相同,但制作的颜色、形状各不相同,有的腾云驾雾,有的虎视眈眈,有的仰望蓝天,有的俯视大地……龙身弯曲别致,龙爪刚劲有力,整个香包龙形色双兼,错落别致,古朴典雅。目睹于此,炎黄子孙对中华龙的崇拜和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甘谷香包共分为三大系列:人物、动物、花卉。人物类主要有八仙过海。动物类主要有十二生肖、龙凤呈祥、二龙戏珠、骏马奔腾、松鹤延年等。花卉类主要有牡丹、山茶、石榴、月季、松、竹、梅、兰,以及戏曲人物、民间故事等。香包中的人物,神态各异,动作逼真;动物香包,或飞或跑,动感强烈,美不胜收;花卉香包,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姹紫嫣红。无论是人物、动物还是花卉香包,都体现了歌颂盛世,寓意吉祥,群众喜闻乐见这一主题。

墙壁是甘谷香包艺术的主要表现领域,许多家庭将自己喜爱的香包悬挂在客厅的墙壁上,与书画、陶瓷、木雕等工艺品相互点缀、融为一体,他们在观赏中收藏,在收藏中观赏,从而使家庭体现了21世纪人民追求精神文明的文化内涵,人们在闲暇之际便陶醉在古色古香的民间艺术世界之中。

甘谷香包历史上都以小巧玲珑的微型香包为主,主要供人们特别是妇女儿童佩戴。当前香包已经从个人佩戴向居室、大厅美化功能发展。因而,香包也走向了大型化,图案越来越精美、形式越来越多样。

墙壁是甘谷香包艺术的主要表现领域,许多家庭将自己喜爱的香包悬挂在客厅的墙壁上,与书画、陶瓷、木雕等工艺品相互点缀、融为一体,他们在观赏中收藏,在收藏中观赏,从而使家庭体现了21世纪人民追求精神文明的文化内涵,人们在闲暇之际便陶醉在古色古香的民间艺术世界之中。

历史上甘谷香包以手工制作、家庭作坊为主,当前除保留手工制作的基本特点外,正在向规格化制作、商品化销售转变,并日益成为当地手工艺人致富的门路之一。

题外:甘谷牧云初为人师,众生喜之,端午赠香包百余,皆为生亲缠。牧云感慨作词谱曲,名曰《小香包》,传唱一时。二十载已过,每忆往事,犹自哼唱。

扫码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11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