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余,曾经家家户户都离不开的这群人,即
2022/9/19 来源:不详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大余广电↑ID:dayuguangdian
传递大余声音·记录影像大余·服务大余大众
上个世纪,拥有一项手艺就能养活整个家,补锅就是其中一门技艺。补锅以前是街道手工作坊的一门职业,按锅的品种来决定工程的不同,例如,有专门补铁锅的,补搪瓷器皿的,补铝锅水壶的,技术、火候各不相同。
以前一口锅补了无数补丁还舍不得丢,现在还没等坏就已经被淘汰了,所以补锅匠这个行当也将被时代淘汰了。
修表匠上海牌、东风牌、劳力士,从机械表、电子表到各类石英表,对于一名修表匠修过的手表不计其数。栽尖、补齿、理游丝、校卡子,这四样是修表的基础。但很多年轻人耐不住寂寞,在未来这门技术也将会面临着失传。
理发匠一张旧木椅,一个脸盆,几壶温水瓶,就是理发摊所有家当。在大余的一些农村里,还有几个简陋、古老的理发摊摆放在此,生意不算清淡也谈不上好。
从原来剪发只要三角钱到现在的5元钱,从挑着剃头挑子走街串巷替人理发到现在固定点理发。
但如今潮流的染发、烫发满大街都是,对于只会剪平头、大圆头、光头和修短发的传统理发匠来说,只能靠老主顾维持生计。
编筐匠买来的竹子,在老师傅手里倒腾一番,竹背篓、簸箕、刷把、甑子等竹制物件儿就诞生了。
不过现在工业机械化时代,手工编织的这些簸箕、竹篮最大的不过几十元,去除成本、运费、店面租金,利润偏薄。更不要说传承了,这又苦又累又不赚钱的活儿,年轻人更是没人学的。
修鞋匠上世纪,要是有一双皮鞋,那穿出来大家伙都羡慕,穿坏了就拿去修,修了又穿,烂了又修。时代造就了皮鞋匠的诞生。现在哪个不是几双鞋,还没等穿烂新鞋又买了,也就没人想起修鞋匠了。
编席匠以前,人们睡的席子都是由编席匠用一根根竹篾条编制而成,睡好多年都不会烂,而现在凉席都是机器制造,想换就换,编席匠也是很难找到了。
翻瓦匠过去,城市里平房很多,而且一般使用小青瓦,年代久了,尘土、枯枝树叶堵塞瓦沟,雨水倒灌瓦缝,或者瓦片碎裂了,就必须请翻瓦匠来翻瓦。现在,大家住的都是混泥土钢筋水泥房,翻瓦匠在农村还能依稀看见,但随着农村一栋栋小洋房的修建,新农村也不太需要它们了。
修笔匠解放前,使用的钢笔大都是舶来品,以派克金笔为多,公事人也以拥有一支派克金笔为自豪。那个年代的派克金笔,使用久了,磨损很大,就要找修钢笔的师傅镶金。
但随着现在钢笔品种的繁多,加上电脑互联网的普及,写字的人都越来越少了,谁还会去修钢笔呢?
铁匠
铁匠是前工业时代最“勇武”的职业之一,他们仅凭手中的铁锤和火钳就可以制作出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
如今,随着经济和工业化不断发展,机械化生产正逐渐取代手工制造,打铁这种曾经风行于民间的技艺也日益没落。
弹棉花过去在农村,每到冬季就能听到“咚咚咚”清脆的手工弹棉花声,艺人腰绑弹弓、手握木槌、敲打牛筋把棉花弹松,然后经过整形、拉线、平压等多道工序,做成御寒的棉被。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业的崛起,云丝被、空调被、羽绒被、毛毯等涤纶纤维制品相继出现,古老的手工弹棉花技艺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打石磨以前家里几乎都会有大小不一的石磨,用来磨各种粉末,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榨汁机、豆浆机……的出现,石磨也逐渐被淘汰。
做木杆秤以前都是用木杆秤,几乎家家都会有一个,大的用来秤粮食,小的就生活日用,现在都用电子秤了,做杆秤自然也没落了。
做刷子以前,都是用一根根猪毛做成刷子,现在都是塑料制品,再想找做刷子这样的手艺人也很难了。
做篦子还记得小时候常常用来除掉头上虱子所用的工具?就是篦子啦,不过现在也是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这东西很少见到了。
手艺人的消失
是时代的进步
但技艺并不过时
手工制品
是永恒的
值得传承
赞是一种鼓励
分享是最好支持
大余电视台?周四节目预告12∶30连续剧《美人天下》(25-26集)18∶00《钨都影苑》播出电影《私人订制》20∶00首播《大余新闻》20∶10《法治大余?绿色卫士》栏目重播人物纪实专题片《攀登》20∶25连续剧《香草美人》(3-4集)
品牌推广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