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录片香事中国第一
2022/11/3 来源:不详编导的话:
这个世界上,最贵的根本不是豪宅跑车巨钻珍宝,是理想。汪曾祺说,作家的责任是给读者以喜悦。深以为然。作为一个电视纪录片的编导,我的理想是:竭尽所能地让观众感觉到:活着,是美的;有诗意的;生活是可欣赏的。这样他就会觉得,自己也应该活得更高尚一些,更优美一些。
拍摄非遗纪录片十几年来,我所理解的中国文人的价值观,是高山流水,君子风骨,心心相惜。我觉得文化纪录片的责任,就是能够让这个世界更诗化。
近几年来,为了更好地对接自己那个最贵的理想,我迫切探寻如何打破原有非遗纪录片模式,用中国文人的方式,讲中国文化故事,在片中体现出中国人的宇宙观,世界观。
四十集的非遗记录片《香事中国》给了我这个机缘,三年的时间,我从开始尝试,到一步步架构起这个纪录片的美学体系,费了很大力气,走了很多弯路,最终豁然开朗时,虽然稍微有些迟了,但幸好有前辈的不吝指导,终于成了。
中华传统香事文化博大精深。从最初燃香祭祀和驱瘟避疫起,在年的香文化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养礼、养心、养生这三大用香体系。可以说,承载着中华民族哲学观的中国传统香文化,是对世界香文化的特殊贡献。
从香文化的内容、形式到香具的配制,乃至香文化理论的发展来看,宋代的香文化达到了中国香文化史的顶峰。如今,宋代士人高雅的“四般闲事”——点茶、焚香、挂画、插花,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日本的“茶道、香道、花道”。遗憾的是,今天许多人在对历史的无知中放弃了祖先的文化首创权和话语权,因文化的无知而失去了文化的自觉与自信。近几年,香事文化似有“东山再起”且日益燎原之势。
该片将带领观众探讨到底什么才是中华传统香事文化的本源,力求去伪存真,通过各个历史时期的人物故事展现中国香事文化的肇始,以及香文化在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外交、居家生活、个人怡情等各个方面,在不同的场合运用不同的香料、采用不同的出香方式而进行的文化活动和生活举止,所演绎出中国特有的香文化体系,剖析由文化现象升华为文化理念的哲学美学价值。该片自年开始策划采访,筛选锁定全国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制线香,合香,香雕,制香炉等项目的传承人20余位,全国研究香文化各个领域的专家30余位。
年我们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进行了拍摄,囊括了香史,香材,香席,香品,香艺等各个方面,法门寺,湖南博物馆马王堆汉墓,广东南越王博物馆,浙江博物馆,洛阳博物馆,山西博物院都,海南博物馆都留下足迹,总行程八万余里。
年进行撰稿配音配乐等后期制作,为更好地表现融汇于中国传统哲学之中的香事文化体系,本片包装仿照明清章回小说方式,从而展开一幅存在于中国人心灵深处的香文化的历史画卷。
播出内容:
第一章《香药同源》
第1回《海南国香》
第2回《香药同源》上
第3回《香药同源》下
第4回《传心达信》上
第5回《传心达信》中
第6回《传心达信》下
第二章《香草美人》秦汉香事
第7回《香草美人》萌发于先秦
第8回《博山炉暖》上初成于秦汉
第9回《博山炉暖》下
第10回《香光庄严》成长于六朝
第三章《心香净染》唐宋香事
第11回《唐香礼韵》盛世流芳完备于隋唐
第12回《心香净染》
第13回《法门寺》
第14回《只有香如故》巷陌飘香鼎盛于宋元
第15回《荷花池头》
第16回《四班闲事》
第17回《四司六局》
第18回《木樨花开了》
第四章《兰虽可焚香不可灰》香满红楼广行于明清
第19回《花解语玉生香》
第20回《一缕燕香清袅》
第21回《钟鼎茗香》(上)
第22回《钟鼎茗香》(下)
第23回《千金五香》
第24回《衣香人影太匆匆》
第25回《红袖添香夜读书》
第26回《兰虽可焚香不可灰》
播出时间
年12月16日—年1月10日
天津科教频道21:55
文/香藏者梁辰原创良沉天赐品牌、沉香禅网站创始人梁辰:《沉香实战录》、《沉香选购问》作者,头条号,百家号文化领域特约作者。中华文脉,香火传承;以香会友,见香如见人。希望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能为中国香文化的全面复兴尽一点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