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光观音为何由男身变为女身澎湃在线
2023/5/29 来源:不详
?葛兆光
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
[导读]千百年来,观音菩萨在中国民间享有极高崇拜,在人们的佛教想象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很多人可能未必了解,观音菩萨从何而来,对其崇拜如何兴起?为什么观音菩萨从印度来到中国后,由男身变为女身?为什么民间叫观音菩萨为“三皇姑”?晚明时观音菩萨怎么与天主教联系在一起,代替了被禁止的圣母而被虔诚的教徒崇拜?葛兆光先生分析了其中的来龙去脉,并揭示了中国民间宗教信仰有别于西方的特点和原因,特此刊发,以飨读者。
▍引子:大慈大悲与救苦救难
可能大多数中国人都知道,观世音是一个非常慈祥可亲的女性形象,而且观音菩萨有好多好多种化身,有千手千眼观音、鱼篮观音、童子拜观音。特别是小说《西游记》流行以后,大家都知道,这个观世音菩萨不仅美丽,而且真是神通广大。
实际的社会生活世界里,观世音菩萨的影响也很大。在中国,佛教有四大名山,据说象征地、水、火、风,分别有四大菩萨,也就是地藏(地,安徽九华山)、文殊(骑狮,风,山西五台山)、普贤(骑象,火,四川峨眉山)、观音(水,浙江普陀山),如果在民间作一个民意调查,比一比哪一个最有影响,那一定还是观音菩萨,佛教的佛、菩萨、罗汉里面,大概除了阿弥陀佛、弥勒佛之外,就数她最有名了。
现位于浙江舟山普陀山的观世音菩萨铜像
观世音菩萨的名望为什么这么大,她为什么得到这么多信仰者的崇拜?这还要从历史讲起,其实,关于观世音菩萨的历史故事很多,里面的问题也很多。比如,为什么他在印度本是男身,到中国变了女身,这里面有什么奥秘?他是怎样和中国历史上的“妙善传说”联系起来的,究竟为什么民间叫她“三皇姑”?她在晚明是怎么和天主教联系在一起,并且代替了被禁止的圣母而被虔诚的教徒崇拜?
今天,就要说一说这些历史故事。当然,我们更要让各位想一想这样几个很特别的问题:第一,观音由男性变成女性,背后是什么原因;第二,在西藏、内地、日本的观音信仰中,有什么文化的差异和背景;第三,观音信仰是如何与中国民间信仰混融的。
▍佛教经典里的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的信仰,在公元的第一个世纪就在印度流传。“观世音”,在梵文里面,前半是观看、显现的意思,后半是声音的意思;“菩萨”,在梵文里面,前半“菩提”是智慧,后半“萨垂”是“有情众生”,意思就是以智慧解救众生的大士。所以,“观世音菩萨”就是视觉和听觉中都能感受到的、以智慧拯救众生的菩萨。
在大约东汉三国的时候,提到他的佛教经典像《法镜经》(东汉安玄译)、《维摩诘经》(三国吴支谦译)刚刚被翻译过来,他被译作“窥音”,到了西晋竺法兰等人译《放光般若》时,他又被译成“现音声菩萨”,而竺法护译《正法华经》,则叫他“光世音”,这一称呼延续了很长时间。后来,鸠摩罗什翻译的《妙法莲华经》的第二十五品《普门品》才把他译作“观世音菩萨”,因为这个《普门品》译本盛行,“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才渐渐地在民间流行起来。
那么为什么这品经特别流行呢?还有一个故事,据说大约在4世纪的时候,北凉的国主沮渠蒙逊生了大病,医生没有办法,各种药都不灵,这时有一个印度和尚昙无谶劝他念这个《普门品》,他照办后,果然病就好了,所以他下令全国都读这品经文,于是便流传开来。
那个时候,五胡十六国在北方中国天天打仗,各个民族如鲜卑、羌等都进来了,政权更替很快,社会动荡,人们要寻找一种安宁,所以有一个观音出来,很能吸引人们信仰呢。不过,到了唐代初期,因为要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所以就简称“观音菩萨”了。
这个菩萨,在佛教中是显教和密教都尊敬的。“显教”就是传说中可以公开传授的佛教,古代中国如大小乘各派,如三论宗、天台宗、净土宗、华严宗、律宗、禅宗都是“显教”,它们有好多道理教育信仰者,虽然也举行一些仪式,但主要是依靠自觉的修行,如戒定慧等;“密教”是秘密传授的佛教,据说有很多技术、方法、崇拜等,秘不示人,只能师徒秘传的,包括中国内地、西藏、蒙古的喇嘛教以及传到日本的真言宗,它们有“曼荼罗”、“阿字观”、“咒语”,有秘密修炼的方法,还有“身口意三密相应”等,都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无论显、秘,各自都有很多经典,在这些经典里,都有关于观世音的记载,所以是两派都重视的菩萨。
▍有关观世音菩萨来历的传说
那么,这个菩萨是怎样一个人呢?他是如何获得大神通力的呢?
关于他的来历有好几种传说,只讲其中一种。据说,很久以前有个国王,常听佛陀说法,有一天在后花园修行禅定时,有两朵莲花从左右长出来,化为童子,一个叫宝意,一个叫宝上,后来得到佛陀的指引,成为后来的“观世音”和“大势至”两个有名的菩萨。这两个菩萨是阿弥陀佛身边两个胁侍菩萨,据说佛入灭以后,观音将成为佛,叫做普光功德山王佛,所以好多观音菩萨的头上有阿弥陀佛像。
在《法华经普门品》里,佛陀对大众说,这个观音菩萨很了不起,如果有人念诵他的名号,可以入大火不被烧,落大水不被淹。按照佛教的说法,观音菩萨拯救信仰者是很灵验的。南北朝有名的和尚竺道生在注释《法华经》的时候就说,本来佛教拯救世人的途径很多,专门推崇观音,是为了使众生都向往一个目标,产生热烈的感情。
而且观音菩萨拯救世人,又有很多种“法门”,除最普通的,也是最容易的“念诵名号”之外,还有很多种方法。其中:一种是始终怀着慈悲心情看待世界,希望解除众生的痛苦,据说这样自己也可以解脱;还有一种是用智慧观察世界,像《心经》中说的“行深般若智慧”,观照和体验“空”,在心灵中得到超越的感觉;还有一种是念诵咒语,像现在寺庙中常常念的“大悲咒”,共八十四句,据说念诵就会有各种应验;再有一种就是“观想往生法门”,想象西方极乐世界,以后就可能真的往那个世界去。
总之,最常见的有念诵名号、造观音像、供养礼拜、念有关观音的经咒等几种,这里包括了在中国所有最简明的解脱修行方式,所以观音菩萨的信仰者就特别多。
▍观世音菩萨的各种形象及其故事
据说观世音菩萨现身的时候,有种种不同的形象,按照《普门品》说有三十三身,也就是说,观音菩萨会在各种不同情况和场合中,以不同的形象出现。而密宗经典《清净观世音普贤陀罗尼经》则说,普贤、观音都是释迦佛的胁侍菩萨,还说当时的绘画中,在佛陀的“右厢画观世音坐华座,着白色衣,胡跪合掌,面向佛看,听佛说法。左厢三手,一手执华,一手捉澡罐,一手捉经甲。右厢三手,一手施无畏出宝,一手捉索,一手捉珠。菩萨顶上有佛”。
但是,在佛教的书籍或雕塑中,有十几种最普遍。
首先是正观音(又叫圣观音),这是佛教密宗系统里所说的“六体观音”里的总体,结跏趺坐,双手结禅定印,头戴宝冠,冠上有佛像,身上有璎珞项钏等装饰。
正观音像
不过,在后来的信仰者那里,还流行有以下几种:
千手千眼观音。这是密教六观音(圣观音、千手千眼观音、马头观音、十一面观音、准提观音、如意轮观音)之一,唐代以后,这种观音形象很多,石窟中渐渐把她当做主要的观音像来供奉,在日本也很多,像京都著名的三十三间堂,里面就供有据说是千年以前木雕的千尊千手观音,很是壮观。其形象,一般是中间的双手合掌,以四十只手在背后伸出,象征千手,左右各半,两两对称,分别手持金刚杵、宝剑、经箧、宝印等,每一只手中有一只眼,每一手一眼都有二十五种神通,所以象征着千手千眼。
千手千眼观音像
十一面观音。他有十一面相,除了主要的面相之外,上面的十张脸象征十方。据《佛说十一面观音神咒经》说,前三面是菩萨面,左三面是生气的嗔面,右三面似菩萨面,后一面大笑面,顶上一面是佛面,每一面都戴冠,冠上有佛,观音菩萨左手持串璎珞,手作施无畏印,右手拿净瓶,瓶中有莲花。
十一面观音像
不空绢索观音。绢索是传说中用来绊野兽的工具,不空绢索的意思是永不落空的捕获,指在苦海里拯救众生也是永不落空。这一菩萨形象身披鹿皮,所以也叫做鹿皮观音。这种观音形象是很和善的,但是另有三面六臂、一面四臂、一面十八臂等。
不空绢索观音像
如意轮观音。因为他手持宝珠、如意、宝轮,所以叫做如意轮观音。他右手作思维相,表示悲悯众生,第二只右手中是如意,表示能满足众生愿望,第三只右手中是念珠,表示度一切众生苦难;左手按明山,表示不动摇,第二只左手拿莲花,表示纯洁,能够清洗一切污垢世界,第三只左手拿宝轮,又叫做“转法轮”。据说,有六臂象征着可以在六道巡游。
如意轮观音像
准提观音。准提是洁净之意,指这种观音形象象征着心性清净,有一个传说也把这种观音看成是过去无量诸佛之母,所以叫“七俱胝佛母”,“俱胝”在梵文中是千万,七千万的意思是极多。据说这种观音可以消灾延寿,念诵他可以家庭和睦、小儿平安,并能治愈各种病症。准提观音左右有难陀、跋难陀两个龙王守护,观音坐在莲花之上。
准提观音像
以上是密宗的六体观音,密宗系统的观音形象,大体上都是有印度来历的,也就是说是舶来的,虽然也经过了修改,但是大体还是遵照了印度佛经的。在这六种之外,还有一些,像马头观音,传说这是婆罗门教时代就有的信仰。
水月观音像
此外,在中国很流行的,还有像数珠手观音、杨枝观音、白衣观音等。观音手中拿着杨柳枝,可能受了印度的影响,传说印度佛教相信杨柳枝可以治病,就像中国传说桃木避邪一样;拿着净瓶,则象征着清洁身心。后来传说中就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用杨柳枝在净瓶里蘸甘露,普洒天下,沐浴世界。
这些形象在中国民间很常见,大都受了中国文化和审美观的影响。其中,特别是水月观音,水和月都是最清澈透明的东西,象征着佛教色空空色的思想。人心中的很多阴云,遮蔽了本来澄澈的心灵,而佛教就是要恢复每个人原来就有的澄明境界,像水和月亮一样,阴云散去,便现皎洁,于是中国人按照《华严经入法界品》的描述,又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就创造了这种形象。
▍古代中国关于观音菩萨的另类想象
在此特别要重点介绍的是马郎妇观音和三皇姑的故事。
马郎妇观音又叫鱼篮观音,这在古代中国是最普通的观音菩萨形象,是根据唐代就流传的一个故事而来的。
鱼篮观音像
据说,唐代元和十二年(年),有一个地方叫金砂滩,这个地方的人不信仰佛教,喜欢打猎厮杀,上天曾经想灭绝他们,但是观世音菩萨不忍心,于是有一天变化成一个美丽的女子,提着篮子到这个地方卖鱼,很多人包括这个地方的恶人马二郎都想娶她。
她就说,如果有人能够在一夜之间背诵《普门品》的,就愿意嫁他。于是这地方的人都开始背诵佛经,一夜中有二十多人背诵出来。接着她又说,不能嫁二十多人啊,如果有人能在一天之内背诵《金刚经》的,就嫁给他。于是,他们又开始背诵《金刚经》,居然也有十人一天就背了出来。然后她又提出,看谁用三天可以背诵出整个《法华经》。最后,只有马二郎一人做到了,于是她就答应嫁给马二郎了。可是刚一过门,她就因病去世了。
人们把她的遗体埋葬以后,过了几天,一个紫衣老僧人来打开坟墓看,里面什么也没有,只剩下一副黄金锁子骨。于是他告诉人们,这是观音大士来拯救你们,因为你们罪孽深重,又不能听从正确的教诲,所以只好用这种方法来启示,现在你们读了佛经,减轻了罪恶。说完,僧人便飞空而去。于是,人们就把这个观音叫做马郎妇观音,又叫鱼篮观音,并把她想象成一个提着鱼篮的美丽女人。
三皇姑的故事大约出现在宋代。
据说,有一位国王叫妙庄严王,他有三个女儿,第三个小女儿叫妙善,到了出嫁的年龄,大女儿、二女儿都顺从父亲的旨意,但是这个小女儿却无论如何不愿意出嫁,宁愿吃斋念佛。这让国王很生气,于是把她关在后花园里,她依然不从,干脆出家为尼,与家庭和富贵断绝了关系。
国王于是大怒,派兵去烧寺庙,但是天降大雨,国王怒不可遏,干脆把她送上了刑场,让人把她凌迟处死,但是佛陀却保护她,刀断剑折,最后只好用弓弦绞。传说说,幸好土地公上奏玉帝,玉帝说,“如今西方,除了如来,就是妙善,此等大识智菩萨今日有难,岂可坐视?”
于是派了神仙变成老虎,在刑场上把已经死去的妙善驮到山林,“令魂游地府,游遍即还魂”,并把她送到香山,据说香山得通南海普陀。这当然是后来添油加醋增加上去的。据说,九年以后,国王生了重病,无人能医,生命不保,这时有一个僧人自称神医,能治其病,但是需要“无嗔人手目”,这时,变化成僧人的妙善就献出了自己的手和眼,治好了国王的病。
后来国王与夫人到山上拜谢恩人,才知道这个救命恩人其实就是以德报怨、始终孝顺自己的女儿,于是终于改变了对佛教信仰的看法。而妙善也因此获得了更大的报答,她献出了手和眼,但成为了拥有千手千眼的观音菩萨。
三皇姑像
这个故事,最早在北宋元符三年(年)的蒋之奇《香山大悲观世音菩萨传》中就有记载。故事已经相当完整,其中说到国王病好以后,知道献出手眼的是自己的女儿,于是大为悲痛,“以舌舔儿两眼,续儿两手”,于是生出千手千眼。
后来这个传说之所以广为流传,是因为《香山宝卷》,据说这是宋代普明禅师编的一个通俗说唱文学作品,佛教通俗讲唱的场合通常是在各种法会、法事中,参加的人很多,有的佛教徒就以会唱、讲、表演著称。这种在通俗宣传中常常演出的作品,渐渐把妙善就是观音的故事,传得更广了。
我们要注意,古代民间流传的很多知识,是通过宝卷、通俗戏文、大鼓书、评弹、快板、相声、善书、皇历等不起眼的东西传播的,也正是因为这个故事的广泛流传,说妙善是皇帝的第三个女儿,所以,人们也把观音叫做“三皇姑”,这里有一张清代年画,画的就是这个故事的主角。
▍观音故事中的文化接触问题
在观音的各种传说故事中,有很多很有意思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想一想。
第一个问题是,在印度本来是男性的观音菩萨,在中国汉传佛教中为什么变成了女性?
我们看各种佛经尤其是印度传来的佛经,大体上都没有把观音菩萨说成是女性的,比如《华严经》里面说“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度众生住此山”,显然是一个男性菩萨,和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一样。
有一个关于观音菩萨的故事说,观音是转轮王的儿子,叫不眴,长有胡子,所以早期一些观音像常常是男子的形象,如隋代的观音像、敦煌莫高窟二七六窟的观音,身材雄壮,有八字须,榆林二五窟中的观音大约是唐代中期的观音像,也有胡子,直到北宋初期的观音像还长有胡子。
在印度、西藏的各种观音像中,也说不大清楚是男是女,因为本来佛教的各种佛像就不太显示男女的特征,但是,大体上从密宗一系的观音,大约还是男像,像现存元代一尊千手千眼观音像,就有八字胡子。
观音菩萨像(男身)
不过,很早也开始有女性观音了。最早出现的关于女性观音的传说,是在南北朝时的北齐,据《北齐书》卷三十三《徐之才传》说,有一人生病,神思恍惚中,“自云初见空中有五色物,稍近,变成一美妇人,去地数丈,亭亭而立,食顷,变为观世音”。
大约隋代这种传说已经流传很广,到唐宋以后,汉地的观音像,渐渐就大都成了女性了。其中最流行的,一个是有善财童子和龙女侍从的观音像,一个是所谓的渡海观音,因为传说中她住在南海普陀山,要拯救世上的众生,就要渡海,而且她也保佑着渡海的船,像妈祖一样。无论哪一种,都成了慈祥、美丽、和气的女性,让人看上去就有亲和感,甚至有的想象中,还把她变成一个普通的妇女。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观音从原来的男性变成女性?有很多推测。法国一位有名的学者石泰安对此还有专门的研究,甚至还引用了弗洛伊德的理论,但是似乎也不能完全说清楚这里面的问题。
有人说是女性具有天然的同情、温柔、善良、母性,使观音由男变女,像印顺法师就说,女性的苦难从古代以来一直多过男人,女性内心的特性,是慈忍柔和,表现在她们的日常行为中,即是爱,女性的慈爱确实超过了男人。但这恐怕是一种想象,因为佛教、道教中神也有很多,那么,为什么其他也承担了拯救世人的神不由男变女呢?
也有人说,这是男性中心的社会想象,把观音想象成美丽的女性,可以满足男子的向往,在对观音的想象中寄托了男子的欲望。这恐怕也是一种凭藉理论的推测,因为这种崇拜和向往,已经离开观赏太远了。而且在古代中国,恐怕对于男性来说,没有那么严厉的禁欲限制,他可以从其他很多渠道得到欲望的满足,不必藉观音来偷偷地满足对女性的窥测欲望。特别是,在印度、西藏,同样也有人有这种相同的愿望和欲望,为什么偏偏到汉族地区后,观音就由男变女?那么原因究竟是什么?
第二个问题是,在观音的形象变化中,体现了不同文化接触的一些有趣的现象。
比如说,观音为什么用渔网呀?按照法国学者的研究,这是来自《世袭传智未定经》中湿婆的故事,据说湿婆的弟子塞建陀偷了秘密经文,并把它扔在海里,经文被鱼吃掉,湿婆就以神力网(saktijala)捕鱼,取回经文。但是是不是这样?也许并不很确凿,只是一种猜想。
不过,观音住地的故事,就很有意思了。过去在佛教经典的传说中,观音是住在南方补怛洛迦山。《华严经入法界品》说那山里四面岩谷之中,山泉清澈,树木郁郁葱葱,香草都向右旋,铺满地面,十分柔软,观音菩萨就坐在金刚宝石上,结跏趺坐,给各种菩萨说法。这个补怛洛迦山,据说是在南印度,又叫普罗多山,“补怛洛迦”、“普罗多”的意思是光明。
但是,到了中国,菩萨的住地,就由南印度转到了浙江舟山群岛的普陀山。传说在唐代大中十二年(年)日本和尚慧锷到五台山进香得到观音像,他路经四明(今宁波)回国,船到普陀时,居然附在石头上走不动,众人就相信,这是观音离去的时机不成熟,应当留在普陀,所以便把慧锷请来的菩萨像留在岛上,并建了寺庙。
也有传说说,这是五代后梁贞明二年(年)的事情,船载观音像,到这里不能前进,发愿在此地建寺,于是船自己漂到了观音洞这里。这当然都是传说,像杭州飞来峰一样,可是为什么会有这种菩萨居住地的人为移动?这和建立本民族宗教信仰,或者和汉族改造宗教传说有什么关系?
很多宗教传播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是信仰不能转变,不能走样,一定要强调“原来旨意”(原教旨或者叫基本教义),像早期佛教就为了出家人能否拜皇帝,天主教就为了中国可不可以用“上帝”这个词,有很多争论。其实,只有适应传教地区的民族文化习惯,新宗教才有可能生根开花,像观音菩萨就是这样的例子。
我们说到西方的圣母和观音形象的相似,那么究竟两者有没有关系呢?年代,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方的文艺复兴和西方的文艺复兴》中就指出,年前后,欧洲人简帕瑞尔(JeanPerreale)在制作圣母像的时候,已经受到了东方观音形象的影响,如瓜子形的长椭圆脸、合十的动作等。这一说法是否可靠还不好说,不过,我看欧洲的一些圣母像,真的仿佛是观音,也可能确实受到过影响。
西方圣母形象与观音菩萨颇有相似之处
同时,有一点是很确实的,就是中国的观音信仰确实也帮助了早期的天主教徒。法国学者德贝格在年发表文章就说,16世纪泉州制造的观音瓷像,就被天主教徒用来掩盖对圣母玛利亚的崇拜。加州柏克利大学东亚图书馆所收藏的一张明代中国刻印的圣母像,就很像观世音。
在天启、崇祯时代,曾经有抵制天主教传教的风气,虽然徐光启、李之藻等人很支持天主教传教士的事业,而且尤其喜欢他们带来的科学知识,但是在社会文化习惯很深的情况下,人们还是不太相信外来的宗教,而且外来的宗教要人相信自己的主张,也最好是借助本来就有的资源。
所以在沿海一带如泉州等地,就有人用观音比附圣母,用观音像代替圣母,还有一张芝加哥自然博物馆所收藏的17世纪的中国版圣母画像(AChineseversionofthemiraculousimageofthevirgin),就是把水月观音的形象用在了这里,头上戴的是观音的风帽,头后面有月轮,穿的也是中国式的衣服。
同样的事情还出现在日本,我曾经去访问过长崎的大浦天主堂,那里有一尊玛利亚观世音像,日本人虽然绝不像中国人那么固执,不过,在皈依天主教的早期,一些坚定的信仰者也常常把观音像当做圣母来想象,特别是在天主教信仰被禁的年代。传说在禁止洋教的二百多年中,他们就是把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像,当做圣母玛利亚来默默祈祷的。
第三个问题是,在不同区域、不同宗教之间,其实也可以互相沟通,甚至互相借用各自的神灵的。
除了天主教曾经用观音来代替圣母之外,比如说,观音菩萨和福建、广东、台湾地区的妈祖,常常是可以互相借用来想象的,甚至还有“观音妈祖”的叫法;像道教主管生育的“送子娘娘”,也常常被画成观音的模样,比如“送子观音”。
送子观音像
为什么会这样?简单的回答是:
第一,在中国的信仰者这里,灵验是第一位的,在普通的信仰者中,并不特别严格地去区分佛教、道教、天主教甚至其他民间宗教,所以中国的民间信仰多少有点实用性,所谓白猫黑猫,抓到老鼠是好猫,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在中国,宗教并没有特别的超越世俗的独立立场,所有宗教都在皇权的笼罩之下,不像西方宗教的神权那样,力量大到可以和世俗的皇权对抗。如清代乾隆年间北京刻的《千手千眼观音像》,虽然是宗教性的图像,但是还要刻上“皇图永固,帝道遐昌”之类的话,然后才是“佛日增辉,法轮常转”,因此它们之间没有特别明确的权力范围。
所以,在中国,宗教之间的界限并不很清楚,宗教之间的“排他性”也不很强烈,按照宗教内容来讲,就是没有一个“唯一”的、“神圣”的崇拜对象,没有不可通约、彼此冲突的“原旨”,所以,从来没有过宗教性的战争。但是,其更深层的因素,是不是还可以进一步思考呢?
本文原载葛兆光著:《古代中国文化讲义》,复旦大学出版社,年9月第2版,篇幅所限,内容有删节,注释略。图片来源于网络,欢迎个人分享,媒体转载请联系版权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