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日常丨端午到了,你选择沐兰还是
2023/5/9 来源:不详年6月25日,端午节,重庆市一民居大门口挂着艾草。视觉中国资料图端午将至,上海小区的团长们纷纷开始团购艾草和菖蒲,作为回归正常生活的“礼物”。艾草和菖蒲用红绳系成一束,悬挂于门楣上,芳香扑鼻,又可驱蚊,是几千年来端午时节广泛流传的民俗。和现在人们普遍选择悬挂艾草不同,在古代,端午一直有使用香料驱虫的节气习俗,但香草的种类要丰富得多。
“端午有艾派和兰派两个大派。一般来说,士大夫是兰派,老百姓是艾派。前者雅致,后者浓郁。”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田兆元说。另外,很多人不了解的是,“被视为端午节代表人物的屈原是兰派,而且有些排斥艾派。”
文人雅士推崇“浴兰汤”
屈原的楚辞名篇《离骚》就有明确提到自己对艾草的不喜,一处是“惟此党人其独异,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意思是说,党人把恶草艾草插满腰间,反而说幽香的兰草不可佩在身边。还有一处是“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意思是说,为什么从前的这些香草,今天全都成为荒蒿野艾。
《离骚》充满汪洋恣肆的象征意味,这里也不例外。屈原将香气含而不露的佩兰视作文人高洁品性的代表,而香气浓郁的艾草,则被他视为“臭艾”,视为“党人”的代表。这样看来,与其说屈子痛恨艾草,倒不如说他是痛恨那帮霍乱朝纲的奸佞之人。
“屈原推崇的‘兰’,也并非我们现在通俗认为的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民俗与非遗研究室主任毕旭玲说。佩兰这种香草早在先秦时的《诗经》和《楚辞》里已有记载。“故荼荠不同亩兮,兰茞幽而独芳”,屈原《楚辞》以各类香草“配其忠贞”,“兰”即其中之一。
佩兰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皆有。至年,长沙马王堆汉墓考古发掘出土一个绣花香枕,里面装着一种草本植物的瘦果及碎叶残片,经鉴定,这种植物正是佩兰。
屈原就很推崇用佩兰沐浴,《九歌云中君》中,他充满感情地写道:“浴兰汤兮沐芳,华彩衣兮若英。”在他看来,以兰为代表的香草,代表着高洁的品格,是士大夫尤其应该秉持的。端午时节,进入夏季,天气炎热,蚊虫肆虐,“防疫”成了此时重要的主题。佩兰有美好的香气,被认为可以涤荡污浊。古人多在此时用佩兰泡汤沐浴。但直至魏晋南北朝,“沐兰”才正式与端午联系在一起。明确以“浴兰节”为端午的文献,来自南朝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
因为有屈原以佩兰喻高洁品格这层含义,后世文人雅士也一直推崇“沐兰汤”。晏殊写过“沐浴兰汤在此辰”;欧阳修的“嘉辰共喜沐兰汤”;苏轼的“明朝端午浴芳兰”以及连文凤的“相传楚俗试兰汤”等。南宋词人吴文英还首创了《澡兰香》的词牌,“午镜澡兰帘幕”一句正是该词牌取名的由来。
民间盛行“悬艾草”
但艾草也从未因为屈原的不喜而退出端午的舞台。甚至到如今,“浴兰汤”的习俗已经式微,“悬艾草”依然是人们重要的端午习俗,这又是为什么呢?
“古代端午香草比较广泛使用的是佩兰(沐浴)和艾草(悬挂和佩戴)。佩兰具有解暑去湿的功效,有香气,煎水沐浴能治疗一定的皮肤病。艾草在民间是招福的象征,同时它又是一种药用植物,具有杀灭细菌和病毒的作用。”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民俗与非遗研究室主任毕旭玲说。
自古人们认为五月是“恶月”、五日是“毒日”,五月是夏季伊始,为瘟疫多发季节。而艾草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用香草能够有效地驱蚊防疫。艾叶烟熏酒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消毒抗菌方法;将艾草点燃,散发出来的烟雾可以起到驱蚊作用;将艾草加水浸泡,用来洗澡或拖地,可起到防疫的作用……有这么多实用的好处,虽然屈原反感艾草,也不妨碍艾草作为端午民俗重要的香草一直被沿用下来。
另外,虽然屈原与端午深度捆绑,很多人认为端午节是纪念屈原投汨罗江的节日,但端午的历史其实要早得多。“端午最早应该是祈求农业丰收和预防夏季疫病的节日。”毕旭玲解释,“因为端午距离收获和播种的芒种太近,所以祈求丰收;因为接近夏至,代表一年最热的时间要到了,天地间的阴气萌发,人和作物都会受到影响,所以要提前预防。”
甚至端午食粽的习俗也并非起源于屈原,“晋代人周处的《风土记》中就有食角黍的记载。角黍应该是一种夏季冷食,内容不限于糯米,黍本身就是黄米、小米一类。粽子和屈原联系是晋代以后的事情了。”毕旭玲说,“苏州人祭伍子胥,上虞人祭曹娥,与楚人祭屈原一般都是端午节祭奠先贤的表现。”只不过屈原传说流传至今,成了端午祭先贤的主流。
事实上,最早把端午节和屈原联系到一起的,是南朝吴均的神话志怪小说《续齐谐记》:“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此前没有文献说明屈原投江的日期是五月初五。然而此时距离屈原去世已经有多年,端午节纪念屈原应该是后人为了追思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附会的。
端午节早在屈原之前就已存在,人们在这个节日使用艾草入药、驱蚊也是自古以来的习俗,民间注重实用,因而屈原反感艾草,并没有影响人们对这种功效众多的香草的喜爱。
是“防疫节”也是“狂欢节”
在古人的实际应用之中,“端午防疫”涉及到的香草种类还要多得多。“中国人的生活从古就是讲究又卫生又典雅的,芳香植物能去污驱秽,所以应用很早。”毕旭玲说,“宋代人喜欢把紫苏和菖蒲切碎,然后与香药(香料)混合在一起,放在玫红色的盒子里,这是《东京梦华录》的记录,紫苏、菖蒲也算是香草,可见在具体使用中,香草所指的范围相当广。”
香草一般具有药用价值,也和芳香避秽的观念及实用功能有关。桃枝、柳枝、葵花、蒲叶、佛道艾(即伏道艾。在宋朝被认为是艾中佳品。因为产于河南汤阴之伏道,故称伏道艾。端午节可用于辟邪)在古代都用以在端午辟邪。
毕旭玲还提到《清嘉录》中记载的一段江南人过端午的场景:用瓶子供奉蜀葵、石榴、蒲蓬等物,妇女在头上插艾叶、榴花,号称“端午景”。家家各有宴会,庆祝端阳节。药铺、酒店,则各自用自己所准备的雄黄、芷术、酒糟等物品赠送主顾。底层的手工业者将端午节过成了“白赏节”(吴方言,白白鉴赏之意。大约因为端午节街上女性较多,所以这些底层手工业者可以借着喝酒之机偷窥女性),他们成群结队地进入酒店饮酒作乐起哄,欢乐非常。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节俗众多,影响广泛。随着时间流逝,悬挂艾草、吃粽子、赛龙舟的端午习俗依然留存,沐兰汤、泡雄黄酒、插石榴花等习俗却消逝在历史长河中。如今又逢端午,你会选择“沐兰”还是“悬艾”?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