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0年香文化历史,在南京江宁做一回香
2022/10/26 来源:不详逛游逛嗨飞九州,这里是胖一和雪酱的探游日记,跟您分享旅游中的所见所闻。
今日热搜很热闹,除了英语四六级、娱圈某王翻车新闻,还有北宋的王安石,一个岁的男人。说到王安石,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北宋著名宰相与改革家,他的一生传奇与“王安石变法”紧密相连。而,在王安石66年的人生中,驻留在南京城内前后长达20年。
王安石的父亲埋葬在南京牛首山,母亲和儿子埋葬在钟山。晚年的时候,王安石在半山园里居住了8年的时间。最后2年,他是在秦淮河畔度过。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但,南京却是他的第二故乡。
王安石,被我们熟知,还因为他诗人的身份以及各种文学作品。当然,他为南京城写了不少诗歌。其中,《饭祈泽寺》便是描述始建于六朝的祈泽寺,位于今天的南京市江宁区上坊街道,诗文内容如下:
驾言东南游,午饭投僧馆。
山白梅蕊长,林黄柳芽短。
笭箵沙际来,略彴桑闲断。
春映一川明,雪消千壑漫。
鱼随竹影浮,鸟误人声散。
翫物岂能留,干时吾自懒。
梅、柳、鱼、鸟,在此浮于一下表面,王安石用诗人的眼光,为我们记叙着宋朝的自然风情与闲情趣事。
同时,在宋朝呢,雅趣的生活,不仅仅有诗歌,还有品香、斗茶、插花以及挂画,从视觉扩展至嗅觉、味觉以及触觉。在《梦梁录》中,称之为“四般闲事”。这些怡情的生活方式,看似游手好闲,实则都是修身养性的方式。
例如,“四般闲事”之一香文化来说,品香,即点燃香料后,静静享受其馥郁之气香薰之妙。香料,多为芳香性的中草药,因此还有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说起中国的香文化,历史起源还要追溯到多年前的石器时代。远古先民们为了祈求上天保佑风调雨顺,用“燎祭”的方式来祭天,便是中国用香的开始。
到了春秋时期,中国香的应用便开始了,熏烧祭祀、佩戴香身以及入酒辟秽祛虫。“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大诗人屈原在著名作品《离骚》中有很多对于香料的表述。
此时跨越刚刚提及的宋朝,一直到明清时期,香料成为宫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香料合成后,便成了香品,包括香饼、香丸、线香等。
这么说着,便联想到曹雪芹《红楼梦》,在文中有薛宝钗服用冷香丸的情节。而这冷香丸的制作配方,亦是繁复之至,读起来让人咂舌,此处不赘述。
熟悉《红楼梦》的小伙伴,大抵知晓,此书是侧面记录曹雪芹的人生故事和曹家的兴衰历史,亦是与南京城有着不解之缘。这缘分,我曾经在游历江宁织造博物馆的文中写过——曹家四代历任经营清朝江宁织造府,因此曹雪芹在此生活了17年。如今想来,亦是嗅到了缭绕的香气。
如同昨晚,在江宁区东山街道老年大学,六气窖香醪制技艺传承人馨璐老师传道受业,为我们打开香文化的知识大门。
“六气窖香”是和香的一种,“六气窖香”醪制技艺则是根据和香制作历史延续下来的。制作出的香药可以避秽防疫、养神静心。目前,六气窖香是南京市江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其中,让我为之一振的,还是关于沉香的叙说。在我们的这个世界上,本没有沉香木一说。沉香,也不是沉香木碾碎的。沉香来源于鹰香树、莞香树和蜜香树。在这三种香木上,分泌出油脂。
这些油脂物质,沉睡在水底,在自然界经历过漫长的时光,与水里的微生物、泥土里的矿物质等元素发生反应,称之为“醇化”过程。最后,得以缘分,被人打捞上来,这块结香物质才成为真正的“水沉香”,或称之为“土沉香”。
沉香,不同于檀香木,生来便是香。沉香,需要结脂醇化成香。
沉香,如此不可多得,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橘子皮、荔枝壳可做成香。连柏树上的柏梓摘下来,洒进炉子里,都可以做成香。
当然,让我敬佩的,不仅仅是香文化的知识宝库,还有打香篆的整个过程。这种细腻到浑身毛细血管的体验过程,亦是让人兴奋。
拓粉轻轻铺在香炉中,缓慢地压平、紧实,就是对自己耐心的考验。在打篆过程中,檀香粉填充篆模,提篆的时间,拿捏到位,多一分一秒亦是可能前功尽弃。
打香篆,漫长又静心,似乎又像极了沉香的形成过程,正是应验了那句俗语“罗马帝国不是一日建成”。
待到终于点燃了香篆,才方知,之前的铺垫实属值得。香气熏人,手有余香。彼时,恨极了自己的鼻孔才有两个。
张爱玲曾经在《沉香屑:第一炉香》中提及,“请您寻出家传的霉绿斑斓的铜香炉,点上一炉沉香屑,听我说一支站前香港的故事……”。实属妙极。此刻,你亦是可点上一炉香,做一回“香草美人”,回首看一看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