溆浦的山水风情流风民俗成就了屈原的代表

2023/5/26 来源:不详

溆浦的山水风情、流风民俗成就了屈原的代表作《离骚》,更成就了作为伟大诗人的屈原

◇舒新宇

古往今来,凡是中国读书人,只要一提起屈原,首先想到的便是他的代表作《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一家喻户晓的经典名句,冠绝古今,与日月齐光,铸成了中国的民族魂。作为中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凝结着诗人的审美理想和生命激情,是古典诗歌的高山幽谷。它以神奇的语言和浪漫的音律,用凄婉、沉郁、柔绵、旷达、洒脱、迷狂、悲哀、痛苦、欣悦、华丽、空灵、豪放等多重的情绪和风格,吟唱出千古不朽的绝句。

清代吴世尚赞道:“实情虚景,意在言外,无限忧愁,一时都尽,而遂成天地奇观,古今绝调也!”

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先生说:“它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的真正光辉的起点和无可比拟的典范。两千年来,能够在艺术水平上与之相比配的,可能只有散文文学《红楼梦》。”

然而,《离骚》作于何时何地,至今尚无定论,几成千古之谜。除了作品本身以外,屈原没有留下任何有关作品的片言只字,我们只能从创作的时间和作品本身去寻找有关的蛛丝马迹,发现其中隐藏的秘密。

首先要在时间段上有个大体的界定,然后再从作品本身寻找突破口,正如曹雪芹在《红楼梦》里隐藏着大量家族及个人的秘密和写作的动机,屈原也会有意或无意在内容上留下诸多创作的秘密。

1、“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首先在时间段的界定上,前辈研究家们,除了极少数人外,大体上都己认定《离骚》作于第二次流放江南时。

司马迁在“史记自叙”中说:“屈原放逐,著‘离骚’。”在《报任少卿书》中也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刘向《新序》中《节土》篇也说:“屈原逐放于外,乃作‘离骚’。”

《汉书:贾谊传》也说:“屈原,楚贤臣也,被谗放逐,作离骚赋。”

邓国基先生说:“《离骚》作于顷襄王时,是现代一般研究‘楚辞’的学者共同的见解。”

大家公认《离骚》是放逐于江南所作。这样就排除了作于第一次流放的可能性,这在屈学界己成为定论。

屈原第一次流放是在汉北,时间是在楚怀王时代,只有三年。楚怀王被秦国扣押至死,其子顷襄王继位,召回屈原,旋即又将其放逐江南,这一放就是整整十七年,屈原踏上了不归路。

前面己经论述过,屈原第二次流放,一开始就选择了溆浦作为他流放的栖息地,且是车船相间,马不停蹄,一门心思奔往溆浦,一住就是整整十六年,直至郢都陷落才离开溆浦。其间只北返过一次郢都,且是来去匆匆,未做几日停留。那么,历来专家学者认定《离骚》作于第二次放逐江南之时。而屈原第二次放逐一开始,就心情急切地赶往溆浦,那么也就只有作于溆浦一种可能。

还有郭沫若和俞平伯两位大家,认为《离骚》是屈原晚年的作品,这就更是在溆浦所作无疑了。

2、神奇的溆浦山水激发了屈原的文思

汉代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指出:“‘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辟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说:“若乃山林皋壤,实文思之奥府;略语则阙,详说则繁。然屈平所以能洞鉴《风》、《骚》之情者,抑以江山之助乎?”

屈原的作品中的香草花卉、虫鱼禽兽、虬龙凤凰、山水泉石、日月星辰、雷电云霞等等意象,客观上受到了南国楚地的自然条件的决定,自然气候、山水景物对楚辞的艺术风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刘勰独具慧眼,明显地看到了这一点。因而清代周拱辰说过:“‘骚’中山川人物,草木虫鱼,一名一物,皆三闾之碧血枯泪,附而著其灵。”

南宋进士吴仁杰在其《离骚草木疏》中,指出屈原作品里“以譬君子”的芳草嘉木共计44种,“以比小人”的恶草臭木计11种。而这55种花草植物,在溆浦都能找到。尤其是用的最多的兰、芝、芷、菊、蒿、艾、荠、茅、葛、芙蓉、菖蒲、木兰等,溆浦的山山野野、溪涧河谷,随处可见。溆浦女子自古素有戴野花的习俗。三月三,主妇们都要头戴荠菜花,越是年老的妇女越喜爱,还要用荠菜花煮鸡蛋,用以明目。即是现今,每到三月三,县城大街上,便摆了一篮篮出售的荠菜花;栀子花也是女子们喜爱之物。

品赏屈赋,字里行间,无不渗透着南楚大地神妙的烟雨雾岚,奔泻着湍激的瀑布涧流,喷射出奇幻的云霓霞彩,回荡着狂野的巫风傩韵。

纵观屈原到过的地方,唯有他的栖息之地溆浦完全具有这种客观条件。深林冥冥,猿狖所居,山峻蔽日,幽晦多雨,霰雪无垠,云雾霏霏。更有那深不可测的江潭,鬼斧神工的山洞,令人激起奇妙的遐想。屈原的笔下,似乎只有溆浦的山水才有这等的奇妙神秘和瑰怪之观。

请问,屈原两次流放,经过那么多的地方,除了溆浦,又有哪个地方的山水被他如此浓墨重彩地描绘过?没有!即是他出生的秭归和投江的汩罗,也没有享受到如此殊荣。而很多人认为是怀念长沙的那首绝命词《怀沙》,全诗也没有一句写到值得留恋的长沙风物,连起码的点题诗句都没有。(“怀沙”实际上是怀抱沙石自沉的意思,笔者将有专门的论文探讨。)只有溆浦诡异灵秀的自然山水才使三闾大夫如此钟情,如此迷恋。

身处这样古木森森、云缠雾绕的深山之中,耳闻野兽的吼叫和鸟雀的鸣啭,目睹蛟龙的出没和山水的暴涨,恍如到了神界仙地,最易使人与神奇的大自然沟通,在心灵上与神灵链接,生出无限的神秘玄想和思古的幽情。所以说,是溆浦奇妙神秘的山水和雄丽瑰怪的风情激发了诗人玄妙的灵感和魔幻的遐想,最终成就了华彩绝伦、意象万千的千古绝唱一一《离骚》。

3、《离骚》的神游来自《涉江》的神游

《离骚》共句,总计字,全诗围绕3次飞天神游,4次与神灵对话,创造了一个幻美浪漫的世界。而这3次神游,就是飞往舜帝葬身的昆仑县圃;4次对话就是以舜帝子孙的身份与舜帝及其神灵对话。屈原在诗中写道:

我以先圣行为节制性情,愤懑心情至今不能平静。

渡过沅水湘水向南走去,我要对舜帝把话讲清。

铺开衣襟跪着慢慢细讲,我已获得正道心里亮堂。

驾驭着玉虬啊乘着凤车,飘然离开尘世飞到天上。

早晨从南方的苍梧出发,傍晚就到达了昆仑山上。

屈原明白地告诉我们,在他第一次飞天神游之前,特地来到南方,铺开衣襟,跪着向舜帝陈辞,诉说自己的怨苦,抒发毕生的理想,请示今后的行止,得到舜帝的认可或许可,然后才能开始第一次飞天神游。

我们惊喜地发现,《离骚》中的第一次神游与《涉江》里的神游何其相似。屈原在《涉江》里写道:

世道混浊没有人理解我啊,

我要奔向远方不再回顾。

驾起青龙白龙车啊,

我与舜帝同游天帝的玉园。

登上昆仑山啊,把玉树花美餐。

悲哀啊南方并没有人了解我,

清晨我将渡过湘水沅江。

渡过湘水沅江到哪里去,诗中紧接着便是“朝发枉陼兮,夕宿辰阳”,迫不急待地奔向溆浦。为何如此着急?因为要向舜帝陈辞和请示,开始心仪已久的飞天神游。屈原自认自已是“帝高阳之苗裔”,高阳正是太阳神舜帝,因而他是太阳神的子孙,他就可以向祖先舜帝(重华)陈词,诉说自己遭受的不白之冤,请示今后的行程,尔后与舜帝乘龙御风,登昆仑,游县圃,折若木,望崦嵫,在美妙的西天纵情翔游。屈原在《涉江》中写道:吾与重华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正因为他是太阳神的子孙,得天地高阳之正气,所以他在《离骚》中的三次神游,能够指挥天宫、天体诸神,命令日御羲和驾驭太阳龙马金车,饮马咸池,总辔扶桑,叫“前面为月神驾车的望舒作为先驱,让后面的风神飞廉紧紧跟上”。你看,这多么象小太阳神东君的“驾龙辀兮乘雷,载云旗兮委蛇”。萧兵在其《楚辞的文化破译》中进一步指出:

这“神游”是《离骚》形象结构的中心层,是组成“想象飞行”这个“形象群”的基本要素,是《离骚》追求真善美的浪漫诗思的“情节”基础。这个“神游”是屈赋里相当强大的“动机”或“母题”……《离骚》是“神游”的大展开,而《涉江》号为“小离骚”。可见二者在《楚辞》里占举足轻重的地位。

现在我们已经看出来了,屈原在《涉江》中说的与舜帝神游昆仑天庭,只是心中的想法,要等到了溆浦请示舜帝之后才可以进行。到了《离骚》中,神游的愿望才得以全部实现,并且神游了三次。

通过三次神游,四次与舜帝等神灵的对话,更加坚定了诗人到天国去实现个人的理想的夙愿。他在诗的“乱曰”即“尾声”中最后说道:算了吧!

国内既然没人理解我啊,

我又何必怀念着故乡?

既然无法实现理想的政治,

我将效法忠臣彭咸去投江!

这又和《涉江》中的“尾声”惊人的相似:

腥的和臊的都被重用啊,

芳的和香的却不得近前。

阴的和阳的都颠倒了位置,

这世道真是失常大变。

怀抱忠心的上反失意彷徨,

我将从此飘然而逝!

一切都是早有想法,早有计划,早有准备。只是在“离骚”中,作者把“飘然而逝”具体化了:“象彭咸那样投江而去”。

4、一条清晰的创作时间表

一条清晰的创作时间表呈现在我们面前:屈原写完《涉江》、《卜居》、《远游》之后,憋闷的心情舒展了许多,便用丝帛抄好,托人带去郢都,也许顷襄王能够看到,有所感触,翻然悔悟,重新召回他,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雁去雁回,春去秋来,那边毫无消息。也许是楚王没有看到吧,屈原依然满怀希望。随后又写《抽思》和《思美人》照样用丝帛抄好,托人直接带去朝廷,找到可靠的人转呈到顷襄王手中。花开花谢,依然泥牛入海无消息。也许是诗的内容过于单薄,

力度不够,忠贞不二的屈原还是痴心不改,寻思着再写一篇。

他从那些长长的巫傩唱词和民间歌谣里,看到了草木禽兽都获得了人格化的象征意义,具有上天入地、包罗万象、呼风唤雨、翻江倒海的无边神力,于是决定倾一腔心血再写一篇。全方位地围绕舜帝来写,从自已出生写起,申明自已是舜帝的子孙,然后与舜帝一同对话,并表明自己投江赴死的决心,以此唤醒顷襄王能象贤明的舜帝那样,举贤让能,重振雄风,实现楚国的强国之梦。于是,千古绝唱的《离骚》便从此诞生了。

5、神游的目的就是离忧

“离骚”应是“离开忧愁”之意,这样才能与诗中所表达的意思相吻合。诗中描绘了屈原三次飞行,四次与神灵对话的经历,这就说明屈原一心只想离开这个混浊颠倒的社会,摆脱内心的忧愁和痛苦,所以太史公司马迁才说:“离骚者,犹离忧也”。王逸也说:“离,别也;骚,愁也。”

描绘自已三次上天神游的壮观而绚烂的情景,全诗充滿理想、激情和幻想。正如萧兵先生所说:“它是伟大诗人寻求光明、追求理想、希冀美政、反抗现实的一种华美而充实的表现。”屈原将诗题为“离骚”一一“离开忧愁”,是最为贴切了。古代士大夫幻想神游和隐居深山老林,就是为了摆脱人间的苦闷,寻求精神的寄托。如果将“离骚”作“牢骚”解,显然与诗中描写的内容及表达的意思不符。故太史公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说道:“离骚者,犹离忧也。”

将“离骚”作“离忧”解者,还有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先生,他在倾其毕生精力完成的《管锥篇》中说道:

王逸释“离”为“别”,是也;释“离骚”为以别离而愁,如言“离愁”,则非也。“离骚”一词,有类人名之“弃疾”、“去病”或诗题之“遣愁”、“送穷”;盖“离”者,分阔之谓,欲摆脱忧愁而遁避之,与“愁”告“别”,非因“别”生“愁”。犹《心经》言“远离颠倒梦想”;或道士言太上老君高居“离恨天”,在“三十三天之上”,乃谓至清极乐、远离尘世一切愁“恨”,非谓人间伤“离”伤别怨“恨”之气上冲而结成此天也。

“远离尘世一切愁、恨”,这和诗人在《离骚》中三次神游西天极乐世界也是十分吻合的。

作者通过三次神游,虽然获得了暂时的愉悦跟快乐,但最终仍然未能摆脱遭受群小诬陷、打击和君王猜疑、放逐的痛苦和悲愤。

明代学人汪瑗在其《楚辞集解》中指出:“篇内曰:‘余既不难乎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此《离骚》之所以名也。”以《离骚》诗中的话“余既不难乎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断为《离骚》命名的依据,这是汪瑗卓有见地的发现。笔者认为这也是屈原在诗中的点题之笔,点睛之笔。

褚斌杰先生也说:“我们认为《离骚》作为屈原长诗的标题,应是与诗的思想内容有直接联系的。一般说来,屈原作品大都倾向于有标题,如《哀郢》、《天问》、《桔颂》、《怀沙》等等,无疑是其思想内容的概括。《离骚》之‘离’作‘离别’解,是在诗中可以找到内证,而且平实可信的。”

屈原在《离骚》中7次用到“离”字,是该诗中使用频率最多的一个词,你看:

1、余既不难夫离别兮

2、进不入以离尤兮

3、判独离而不服

4、飘风屯其相离兮

5、纷总总其离合兮

6、纷总总其离合兮

7、何离心之可同兮

而这七次使用,都是将“离”作为“离别”、“离开”、“分离”之意。这就极其明白地告诉了我们,标题“离骚”中的“离”就是“离别”、“离开”的意思。如果还要认为“离骚”是什么“畔牢愁”、“牢骚”、“遭遇忧愁”的意思,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身为古代第一个语言大师的屈原,为什么要故弄玄虚,偏偏要用一个跟诗中七次使用过的“离”意相悖的意思作为标题,岂不是连起码的写作常识都不懂吗?何况那个年代还不兴文字狱,根本用不着象曹雪芹那样去搞“假语村言”。

诗中描绘的神游,是诗人的最后神游,境界更显壮阔,气势更见恢宏,时空的自由度也更为博大,有乐舞相伴,云旗委蛇,八龙驾御,屯车千乘,极尽帝王的排场,达到了至尊神的礼遇。这是诗人遭受沉重打击和官场失败之后的自我幻想和自我安慰。诗人意识到自己斗不过那帮奸佞小人,也没有能力使君王翻然醒悟,那就只有远离都城,想方设法摆脱这般锥心的愁苦,屈原特地选择了远离郢都千里之外、山重水复、雪峰深山的南蛮之地溆浦,作为自己流放的栖身之地。这种选择的本身就足以应证了“离骚”的题意一一离别忧愁。而这种离别忧愁的神游,在《涉江》里,在《远游》里,都一再出现,可见屈原对“离忧”之迫切到了何种强烈的程度。

6、一段现实的描写

《离骚》虽说是一首充满灵幻的抒情诗,但作者突然插进一段现实的描写:用江离和芷草披在肩上啊,把秋兰结成素佩挂在身旁。光阴似箭我好象跟不上啊,担心岁月不肯饶人。清晨攀折小山上的木兰啊,采摘水边的香草是在黄昏。日月不停地运转啊,春天去了紧跟着秋天来临。草木经秋便要凋零啊,我为自已逐渐衰老而担心。

这不是屈原描绘自己在溆浦的日常生活吗?细腻而又亲切,逼真而又生动,你看他的生活多么富有诗情画意!

诗人每天采摘香草佩带在身,前去参加村子里的祭祀和娱乐活动,玩的十分开心。诗中描写的环境,有小山,有溪水,山上有木兰,水边有香草,正如《溆浦县志》上所说“山有幽兰秀,溪多杜若香”,这与他居住的明月洞何其相似!

7、缅怀楚之先君

《离骚》中写道:

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从前三后公正德行完美,所以群贤都在那里聚会。)

王逸在其《楚辞章句》中认为“三后”是指“禹、汤、文王”;朱熹认为“三后”是指“少昊、颛顼、高辛”。

惟有明嘉靖汪瑗在他的《楚辞集解》中独具慧眼,汪瑗说:“以理揆之,当指祝融、鬻(读于)熊、熊绎也。”

在汪说的启发下,后世注家如王夫之、戴震、马其昶等都主张“三后”为“楚之先君说”,只是具体所指不尽一致而己。

我认为“楚之先君说”较为合符情理。前面已讲过,溆浦是苗蛮集团的主要聚居地和主要活动中心,亦是楚国建国之前的大本营和根据地的一部分,而屈原前来溆浦也正是带有寻根问祖之意。相对郢都来说,溆浦当然遥远而又偏僻,但作为紧靠沅陵崇山的苗蛮集团的主要活动中心,这种遥远和偏僻,往往更容易激起一个人对远去的祖先的好奇和冥想,从而生发出强烈的怀念之情。所以,屈原来到溆浦后,拜访了善卷隐居的卢峰山和大禹治水的圣人山,必定耳闻目睹了许许多多有关驩兜、鬻熊、熊绎等先祖在崇山(也包括溆浦)的传说和故事。

古老的《苗族史诗》和《苗族古歌》,在当时是广为传唱,逢年过节和红白喜事,都要挑选男女若干人,进行对唱,往往一唱就是几天几夜。这样的盛况,想必屈原也不会放过的。

那么,歌中对苗族先祖(亦即楚国先祖),率领苗民从北到南历尽艰辛、七次大规模迁徙的壮观情形以及筚路蓝缕,开发崇山、创建有苗国、都主国的史事,有着详尽而热烈的叙述和歌颂。

从史诗中知道,崇山是龙和麒麟的故乡,是东海神仙聚会的地方,在那里“泉水潺潺,绿树茵茵,伸手可以挠月,张嘴可以咬星,驴马自由奔跑,男女歌舞不停。”是苗族有史以来的第一个美好的乐园。(详见《湘西苗族》)

对先祖们如此亲子爱民的美好德行,屈原一定深为所动,再联想到奸佞横行、楚王昏昏的朝廷,屈原更是愈加怀念楚之先祖,于是将先祖们写进了诗篇中。

8、女媭实有其人,屈原曾探访过

屈原在《离骚》中的三次神游之前,碰到一个神秘的女子,她以长者的口吻亲切地责备、规劝着屈原,焦虑不安地关心着屈原的命运,诗中写道:

女嬃之婵嫒兮,申申其詈(音厉)予。

曰:“鲧婞直以亡身兮,终然殀乎羽之野。”

汝何博謇而好修兮,纷独有此姱节?

薋菉葹以盈室兮,判独立而不服。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

世并举而好朋兮,夫何茕独而不予听

意思是:

姐姐对我遭遇十分关切,她曾经一再地告诫我。

她说:“鲧太刚直不顾性命,结果被杀死在羽山荒野。

你何必忠言无忌爱好修饰,还独有很多美好的节操。

满屋堆着都是普通花草,你却与众不同不肯佩服。

众人无法挨家挨户说明,谁会来详察我们的本心?

世上的人都爱成群结伙,为何对我的话总是不听?”

这个名叫女媭的女子是谁呢?她是屈原的什么人呢?她与屈原是什么关系?竟然敢于责备屈原?而且又是反反复复责备,反反复复规劝?这个女子到底是虚构的神灵?还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

自《离骚》问世后,两千多年来众说纷纭,王逸认为“女媭,屈原姊也”;郑玄认为女媭是屈原之妹;朱熹《楚辞集注》更以媭为“贱妾之称”;周拱辰《楚辞草木史》进而说女媭是女巫;后来还有郭沫若的侍女说;游国恩的保姆说;近来更有情人、女儿、妈妈及处女星神之说。人们绞尽脑汁,将女媭的各种可能具备的身份几乎全都予以了猜测,皆难以自圆其说,经不起推敲。在这众说之中,旧时多依王逸注以“女媭”为姊的代称占多数,后以郭沫若的侍女说占多数。郭沫若在抗战期间创作的话剧《屈原》,将女媭虚构成侍女婵娟,后来拍成电影,倒使人们真的相信屈原身边有个美貌多情、善解人意的侍女婵娟了。

那么女媭到底是何人呢?最近我有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发现。

据《湘西苗族》一书记载,屈原在溆浦期间,曾到泸溪县一个村子探望亲友。泸溪县在沅江中游,离溆浦不过两三百里水路,又是下水船,两三天即可到达,方便得很。该村位于泸溪县上堡乡白沙村境内,后来改叫屈原村,又名屈望村、屈访村,就因屈原当年到此探亲访友而得名。该村现有人口八百多人,说的全是湖南西南城步苗族自治县的苗语方言。这是研究屈原与苗族关系的一个重要地方。

屈原自称是颛顼的后裔,而颛顼又是苗人和瑶人的先祖,《山海经·大荒北经》清楚地说明了颛顼与苗民的关系:“颛顼生驩兜,驩兜生苗民。”

在《苗族史诗》中,苗族在沅陵崇山建起了有史以来第一个乐园,曾经在那里举行过好几次鼓社鼓会,繁荣轰动一时。但是苗族的歌声、鼓声又引起了黄帝的嫉妒和不安。后来有一个野心勃勃的帝王,又派兵去攻打崇山,残害苗民,大部分苗民又被迫迁出崇山。诗中的笫六大段,讲的就是苗族的第六次大迁徒,即从崇山迁到泸溪的情况。这一次大迁徙,队伍浩浩荡荡,史诗着重描写了苗族队伍迁出崇山及其行程中相互依存的动人场面,诗中最后写道:

七宗一齐上划,

七房一齐上迁;

从雾岭雾溪上来,

从雾坪雾冲上来,

从白河白水上来,

从辰河辰水上来,

水路沿着河坝河滩上来,

陆路顺着悬崖峭壁上来;

男女相跟来行泸溪峒,

老少相随来到泸溪岘;……

史诗告诉我们,泸溪峒泸溪岘是苗族迁徒到湘西以后的第二个主要根据地。

所以,屈原来到溆浦犹如来到了祖先们的聚居之地,如鱼得水,自然安心落意。

当地传说,在屈原探望的亲友中,有比屈原年纪大的长辈,如婶婶、叔母、伯娘、姨娘之类的直系亲戚。这一发观足可解开困绕人们两千年的女媭之谜,女媭就是婶婶、叔母、伯娘、姨姨中的一个。只有她们几个人才会以长者的口吻亲切地责备、规劝着屈原,焦虑不安地关心着屈原的命运。诗中写道:

众人无法挨家挨户去说明,谁会来详察我们的本心?

在《离骚》中,这是最为现实、最为世俗的一句话。这句话给我们透露出许多的信息,女媭为什么要挨家挨户去说明屈原的冤情?这句话己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女媭所居住的村子里(即泸溪县上堡乡白沙村),有很多的亲友,有很多的村民,他们都很关心屈原命运,但对屈原遭受的冤情不但不了解,反而有着许多的误解,身为长辈的女媭,多么想挨家挨户去上门解释,可是能说得清吗?一个贤慧慈爱的女长辈的形象呼之欲出,跃然纸上。

泸溪之行,长辈们的关爱深深触动了屈原,尤其是女媭的一番情真意挚的话语,使他铭记在心。我们现在可以推定,屈原从泸溪探望亲友回到溆浦之后才开始酝酿《离骚》的写作,从而也可断定《离骚》的“女媭”就是屈原的直系长辈:婶婶、叔母、伯娘、姨娘中的一个。“女媭”是这个长辈的名字。

如果照王逸的说法,“媭”是楚方言“姐”的意思,那么屈原就不必在“姐”前面再加上一个“女”字。在汉语里,“姐”本身就表明是女性,我们平时说话写文章,从来就不会用“女姐”、“男哥”的称呼。身为古代语言大师的屈原断不会愚蠢到这个地步。而在传说和古籍记载中,远古时代的女性名字类似“女媭”的却特别多,如:

女娲:相传为人类的始祖;

女登:相传为少典之妃,生炎帝;

女娃:炎帝之女;

女枢:生颛顼:

女英:尧帝之女,舜帝之妃;

女志:鲧妻,生禹;

女娇:大禹之妻;

女歧:夏代浇之嫂。

这些都是远古时代的女名人,她们的名字也与母系社会的女性祟拜一脉相承。

屈原出身贵族,他的直系女长辈取“女媭”这样的名字也就不足为怪,亦在情理之中了。

9、《离骚》与《涉江》的诸多描写惊人相似

一九七二年湖南长沙东郊马王堆一号汉墓发现的前汉帛画和一九七三年从长沙东南子弹库楚墓出土的战国帛画的主题有相通之处,都是为死者的灵魂升天而画的。而《离骚》《涉江》中关于“神游”的描写、关于人物服饰、行为的描写,都与长沙出土的楚帛画极其相似。《离骚》《涉江》对昆仑县圃、春宫西海等理想世界的描写也是极其相似的。

萧兵先生在其《楚辞的文化破解》中指出:

战国楚帛画的发现只能证明屈原作品的可信性,因为《离骚》《涉江》等关于“神游”的描写、关于人物服饰、行为的描写,都与楚帛画本质相通。而且《离骚》三次“神游”都与屈原(他是《离骚》歌主的原型)在笫一次流放时的思想感情相通,从中还可以寻找出诗人经历,特别是与楚怀王关系发展的蛛丝马迹,无论就“生活”还是从“艺术”看都是相真实的。曲解往往缘于“误解”或“难解”。只要平心静气、实事求是地把这三次飞行的经过、目的及其前因后果理出头绪来,许多“混乱”和“模糊”都可以迎刃而解。

前面己论述过,屈原到了溆浦之后,是溆浦的民间巫歌、祭歌、情歌、樵歌、渔歌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找到了一种全新的表现形式,从而创作了有史以来笫一首现代派诗歌《涉江》,这才有了后来的“离骚”。而《涉江》和《离骚》在人物、服饰、内容、思想等方面的描写又是一脉相承、惊人的相似,因而自古以来《涉江》有小《离骚》之称。这一切明白无误地告诉了我们,《离骚》写于溆浦也是合符情理的。

《溆浦县志》上有一首诗,特别值得我们注意,诗中写道:

《离骚》著成后,此地赋才多。

蔡或逢焦尾,欧应识太阿。

树须宜性种,镜藉苦工磨。

媿乏明珠赠,刍言谓苦何?

我亦承声教,官衙即讲堂。

相期化蛮语,漫拟溯前芳。

山有幽兰秀,溪多杜若香。

卢峰相望好,歌咏共时昌。

这首县志上的古诗,尤为重要,诗中为我们后人提供了两个极为关键的信息。一个是“山有幽兰秀,溪多杜若香”,这与前面提到的《离骚》那段现实的描写,其环境是何其相似;一个是“《离骚》著成后,此地赋才多”,这是最明白无误地告诉了《离骚》是在溆浦写就的。你看,《离骚》在溆浦写成后,影响了一大批溆浦子弟,以至造成“此地赋才多”的现象。

《溆浦县志》还记载:“恭惟国家诞敷文教,洋溢遐迩,溆虽僻远,应试者二千余人,文业之盛,甲他邑。”溆浦文化之发达,名列整个大湘西之首。年10月,笔者在北京采访沈从文先生时,这位一度被瑞典皇家学院提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的大作家,一提起溆浦就赞不绝口:“你们溆浦是出人才的地方,妇女领袖向警予,出版学家舒新城,历史学家向达,国际贸易学家武堉干。”说一个人就大拇指一翘,如数家珍,钦佩之情跃然眉梢。

县志上还记载:“士简而质,鱼鱼雅雅,蓬窗草阁,书声琅然,应童子试者二千余人,无论辰、泸、即沅陵弗逮也。文少根祗而尚辞气。”这里的“辞气”无疑指的是“屈赋之辞”。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41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