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被遗忘的传统民俗端午香囊

2023/5/17 来源:不详

门插艾,粽飘香,又是一年端阳时

回家吃粽子已经成为中国人根深蒂固的端午节习俗

但是,除了吃粽子

你是否记得有着极为深厚文化的端午香囊?

今天田野上就带您寻回传统端午节日

一个不该被遗忘的仪式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但时过境迁,说到端午的习俗,在大多数的印象里多是吃粽子、挂艾草、赛龙舟之类。其实端午节延续至今,它传统节日的味道已经被人们慢慢淡去,但是你可能不知道,它还有一个很有意思又充满情义的习俗——端午香囊。

自古我国便有佩戴香囊的习惯,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据《礼记·内则》记载:“子事父母,左右佩用;……衿缨,以适父母舅姑。”青年人去见父母长辈时要佩戴“衿缨,以示敬意。这里所说“衿缨”,就是装有香料编织的香囊。

在古代,香囊一般系于腰带上,或系于床帐和车辇上。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写到:“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两句诗。说的是古代女子所经之处,有阵阵暗香随风飘来,而这香气的来源就是她们身上所佩戴的香囊。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它传承了上千年。而香囊,作为古代农耕文化的产物,是越千年而余绪未泯的传统文化的遗存和再生,也是民俗文化的一种凝结,它倾注和歌颂着世世代代的美好情感,承载着华夏神魂,系着浓浓情谊。

端午将至,也许你从未佩戴过香囊,也许你在端午佳节时却未曾见过香囊的踪影,也许端午香囊早已是被大众所遗忘的传统习俗。但只要你有一份充满爱的心,你可以为家人,爱人,朋友,自己……亲手缝一枚端午香囊,传承这古老的香囊情谊,生活里的温暖莫过于有值得留恋的事物和东西,而人与物之间最直接的联系,便是将它时时带在身旁。

端午配上一枚香囊

愿身体健康,四季平安

屈原的《离骚》云:“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他在诗中用芷草、秋兰等香草,来突出、映衬着一种高雅不俗的情怀。

香囊的所散发出来的气息,是因多种香味浓烈中草药细末装入袋中。它的用途却不是寥寥几语说得清的,从最初的防虫防病,以避除秽恶之气,确保自身健康的民俗。到随身佩戴,行走坐卧,芳香浮动,再到更深层次的礼仪、身份象征,以及用来避邪、祈福,更有闲情高雅之人以香识人会友。

古人常以香囊相赠,以寄托彼此的情深意重。将香囊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既关怀贴心,又饱含着真诚的祝愿。当然这么美好的物件也可传情达意,赠予心仪之人,以表达爱慕之情。

翻开一层层厚重的香囊文化积淀,你会发现,香囊可以说是被遗忘的古典。而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血脉,虽然那香气,已是属于上千年的古代记忆。你可能不曾触摸过香囊的身影,但我只是看到有一个地方,它还在传递着过去的端午香粽文化,它就是将端午艾叶植入到峡江绣艺中的“牵花绣”——三峡·艾。

三峡·艾手绣诞生于峡江地区,将浓浓艾香装进每一枚端午香粽,一针一线,无不透露着最原始的端午香囊的魅力,也让“艾”意在这枚香囊里无限蔓延,只为表达美好的祝福。

这是一份充满“艾”意的香囊

也是不该被我们每个人遗忘的粽子情怀

它古老,而又芬芳

是重拾传统端午节的仪式感

延续那上千年的期许

在三峡·艾

带你寻回传统香囊文化技艺

从未忘却

来源

湖北田野上整理发布

本期图片

网络编辑

田野上涂穆穆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40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