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传世香方看宋代文人合香雅事
2023/4/9 来源:不详从传世香方看宋代文人合香雅事
文慕云
宋赵佶《听琴图》(局部)故宫博物院藏品
一
香作为“五臭之一”,在中国的传统社会生活中,历经了漫长的发展和变化。香的概念产生伊始,只是作为一种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给予先民愉悦的生理需求,而后在封建社会逐渐产生出保健、医药,甚至是祭祀、禅定等功用,又因为文人阶层的介入丰富了它本身的内涵,而承载香药文化最为具体的载体便是香方。
香方,与中医药方相似,传统香品都有特定的配方与炮制方法,有相应的特点与功效。《陈氏香谱》中说到:“《诗》《书》言:香,不过黍、稷、萧、脂……汉唐以来,言香着必取南海之产,故不可无谱。”古代最早是没有香方的,因为香的大致范围也不过数种香草,随着后来香文化的扩展与应用,香的种类与构成也逐渐丰富,在我国的宋朝时期,达到了顶峰。宋代的香药发展迅速,有市舶司专职香药的事务,甚至出现了专门以香药为名的“香药纲”,《宋史·食货志》:“宋之经费,茶、盐、巩之外,惟香之利博,故以官为市焉”,占据了宋代朝政收入的相当比重。
香方的具体发展,在于合香,《陈氏香谱》是这样解释的:
香的构成在被前人扩大之后,出现了很多香方,这些香方和药方一样,在不断流传的过程中发展。合香之法,是要经历研、炼、捣、揉、窨五个步骤,将不同的香料研磨捣碎,炼制糅合之后,还要再密封贮窨,最后才能形成久藏不朽,常用无碍的香丸和香饼,这样的独具匠心的过程也充满着不确定性的发挥。
二
宋代文人不仅好焚香,还参亲自与合香,调香,并自主研发诸多香方。比如宋四家中的苏轼和黄庭坚,在香道这一领域上,黄山谷在文人阶层中是非常跳脱的一位代表性人物,从记叙的文献中,我们不光能看到一位痴迷香气的文士,自喻为“香癖”,他自己合香,于同道参研香方,为香叙作《十德》,他还能将香这一概念引入到诗词、书法当中,而为香和嗅觉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境遇。宋代的《陈氏香谱》中收录有与黄庭坚相关的香方数帖,有“黄太史清真香”、“黄太史四香”等。
《陈氏香谱》婴香方
“黄太史四香”分别为:意和、意可、深静、小宗,虽然这四种香方都并非黄庭坚直接创作,但都与黄山谷有关联,比如意可香,《附记》中说道:
前面叙述了意可香的名字、来源以能放置到了佛教层面上,香的作用不光是为了取悦鼻孔,更为重要的是“得无生意者”。查阅了多种文献,证实了后面这段话虽然以“山谷道人得之于……”作为开头,但是有关于意可香的描述赞叹,依然是黄庭坚的手笔而非陈敬本人。
《小宗香》一则:“南阳宗少文嘉,遯江湖之间,援琴作金石弄,远山皆与之应声,其文献足以配古人。孙茂深亦有祖风,当时贵人欲与之游不可得。乃使陆探微画其像,挂壁间观之。茂深惟喜闭閤焚香,遂作此馈之,时谓少文太宗,茂深小宗,故名:‘小宗香’。”这里面一句“遂作此馈之”,道出了黄山谷善于品香制香的故实。
关于《陈氏香谱》,《四库全书》提要中写道:“十一家之谱,今不尽传。敬能荟稡群言,为之总汇,佚文遗事,多赖以传,要于考证不为无益也。”陈敬字子中,河南人,他的仕履早已不详,但是《陈氏香谱》是宋代香学的经典,汇聚了宋代沈立、洪刍等十一位香学大家的香方香谱,沈立是北宋的藏书大家,他的《香谱》是有史以来最早一部香谱;而洪刍是黄庭坚的外甥,他将用香事项分类为:香之品、香之异、香之事、香之法四大类别,为其后各家香谱所依。
三
譬如苏轼、黄庭坚,宋代的文人不仅谙熟于香道,更将香引入到了诗歌、书法、器具甚至是精神层面,大大拓宽了香药文化的边界。黄庭坚有《制婴香方帖》传世,这其实是他写给他人的一个书札,但详细记叙了“婴香”的制作内容:
这通书札是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宋贤书翰》册内,册内有朱熹、吴琚、薛绍彭等宋代名贤的书翰,书册历经宋代高宗赵构、项元汴、梁清标、安岐旧藏,后入《石渠宝笈》。《制婴香方帖》虽然没有落款,但是从书写的笔法、笔势以及内容,认定为黄山谷的真迹毫无疑义。
黄庭坚《制婴香方帖》
大约是边写边思索香方内容的缘故,黄庭坚对于“角沉”、“丁香”、“龙脑”、“麝香”等几味香料的具体名称以及它们的具体数量,多有斟酌且书写平缓,即便中间多有涂改,但还是能让人清晰地了解到位,而书札毕竟不同于其他形式,所以一记完香方,最后一行书写节奏开始加快,整通书札用笔轻重缓急,逸趣横生。从香方的具体内容,手札的形制仪轨,再到黄山谷独特书体,我们常说前人迷恋宋代的书籍版本称之为“佞宋”,指得大约就是宋人在文化生活中所透露出来的精神状态吧。
《陈氏香谱》中刚好记载了婴香的另一个版本,和黄庭坚手录的有些许差别:“沉水香三两、丁香四钱、治甲香一钱(各末之)、龙脑七钱(研)、麝香三钱(去皮毛研)、栴檀香半两(一方无)。右五物相和令匀,入炼白蜜六两去沫,入马牙硝半两,绵滤过,极冷,乃和诸香令稍硬,丸如梧子大,置之磁盒密封,窨半月后用。”这里面与《制婴香方帖》的不同就在于多了一味檀香的使用,到了宋代,古代香药已然是一门非常专业的学问,它不光是传统药学的体系,还必须加以古代文献的应用。
“《香谱拾遗》云:昔沈桂官者,自岭南押香药纲,覆舟于江上,坏宫香之半,因括治脱落之余,合为此香,而鬻于京师,豪家贵族争市之。”《陈氏香谱》中并没有说明这个婴香方和黄庭坚有何联系,而是记叙了它的起源是从广东地区押送的香药船舶沉于江中,而将船只倾没后剩下的香药调和,成为了婴香。
四
香方其实就是具体制作合香的配料表,香方的构成主要有三类香料,一是占有主体韵调的香料,比如沉香、檀香等;另一种大多如丁香、藿香等,能起到辅助主体的作用,还有一种是能让香体产生余韵,比如茉莉花、蜂蜜等。香方并非简单的随意堆砌,以《制婴香方帖》为例,黄庭坚反复涂改的具体数量,再到“别研”、“研匀”的不同手段,香方借鉴来的,是中医体系中“君臣佐使”的理论,要使香味悠远长扬、余韵不尽,而不是简单地让鼻子愉悦。
纸墨馨香,香药在宋人的笔下频频出场,苏轼的“扫地焚香闭阁眠,簟纹如水帐如烟”、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香的出场在宋词中也体现出了婉约与豪放的不同,而香在宋词中的永恒定格,莫过于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和“香药纲”类似,宋朝的“花石纲”、“生辰纲”本来都是为了社会需要而应运而生的运输体系,却因为封建阶级的统治和欲望,而变成苛政下的产物。宋代官府设立的市舶司,专门对香药这一类的商品施行垄断性地购买和分配销售,致使很多珍贵的香料被朝廷所垄断,譬如《陈氏香谱》提到婴香的起源,就是在押解珍贵香料中沉船的背景之下,才不得已制作出来售予大众。
香药是上层建筑的雕龙画凤、朱户画窗,随着剥削而发展,又因为人的修养而丰腴。《制婴香方帖》背后中的香药文化早已渐渐隐入烟尘,香道这一文人雅事也逐渐远离了我们日常的生活中,但帖子本身反倒成为了宋代法书上的典范,还在提醒着我们历史上那一段众香国中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