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黔江区第二期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2/11/3 来源:不详白癜风治疗时间和过程 http://m.39.net/pf/a_4496004.html
近日,由重庆市黔江广播电视大学主办、重庆华夏国学研究院承办的黔江区第二期中小学教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在黔江电大举行。这也是重庆华夏国学研究院开展的“三峡大讲坛”的重要组成部分。黔江区中小学校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班主任等名一线管理干部、教学教师参加培训。
据介绍,这是继去年黔江区德育干部传统文化班成功举办之后的第二期培训。经过5天培训,学员评价满意度达%。他们希望今后多举办这样的培训,着力解决教师对中小学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教学与管理的需求。
开班仪式认真施培刻苦钻研
黔江区这次培训以“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主题,开设《乐记》正音与伦理范式、古代诗歌的欣赏与吟诵、重庆人文地理绘画作品鉴赏《巴渝十二景》、黔江精神的四个维度、《离骚》的骚体美学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脉络与道德教育关怀、《道德经》中悟“格局”、司马迁的精神品格与《史记》的艺术成就、中小学分段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策略等课程。学员们勤记笔记勤提问,勤奋思维勤消化,勤要课件勤温故,勤联实际勤写作,勤加交流勤互动,勤看Q群勤交流。培训结业时,学员还撰写了一篇千字小论文。
(一)《乐记》正音与伦理范式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
重庆华夏国学研究院院长黄明超院长为学员上了“《乐记》正音与伦理范式”课程,让学员们对古代对声、音、乐有了初步了解,明白了音乐与政治、治世、伦理关系密切,懂得了“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对治国安邦的重要性。黄明超特别强调了师生在校园应该唱响“正音”而杜绝“靡靡之音”。在一曲曲示例旋律和吟诵中引领学员掌握了传统文化中的大乐、大礼等传统音乐知识,学员们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领略了传统文化中的优美、愉悦与魅力。
(二)古代诗歌的欣赏与吟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多样、珍贵的精神财富,如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等,是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滋养了独特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至今仍然具有深刻影响。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内容。
“诗歌的欣赏与吟诵”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功之一。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教授张承凤在优美的示范吟诵与互动中,欣赏了大量的古代诗歌。学员们在充盈着诗意与音韵中欣赏到了格律诗的吟诵方法与技巧。
(三)重庆人文地理绘画作品鉴赏《巴渝十二景》
“重庆人文地理绘画作品鉴赏《巴渝十二景》”属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方特色课程,重庆税务干部学校侯耘教授上的《巴渝十二景》”不但让学员们享受了一场视觉的盛宴,了解了每一幅画的创作背景和重庆巴渝十二景的有趣故事,同时让学员们学到了欣赏艺术作品的方法,提升了学员们的艺术修养。
(四)黔江精神的四个维度
“黔江精神的四个维度”同样系地方传统文化课程。发生在黔江本土的“黔江精神”鼓舞着黔江人民砥砺奋进,抓铁有痕。黔江区党校副校长姚元和教授带领学员从黔江精神的形成发展、黔江精神的内涵实质、黔江精神的理论价值,以及黔江精神的弘扬传承四个维度深层次解读领会了黔江精神,学员们感受到了作为黔江教育工作者的自豪和责任,必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携手共建,把黔江精神发扬光大,为黔江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离骚》的骚体美学欣赏
《离骚》是先秦大诗人屈原的代表作。开设骚体诗培训课程,旨在让学员了解诗赋创作风格与特色,以便学以致用于今后的校园文化建设中。
西南大学教授胥洪泉先生带领学员们领略了《离骚》之美以及句法参差而带“兮”字的形式美,“香草美人”的比喻美,追求人格的高洁美,恋土怀乡的情怀美等,带领大家一起去感受屈原之爱国情操,使学员们沉心静气区靠近、去感受、去学习气质高华的“香草美人”,激发了学员学习爱国诗人屈原以及阅读《楚辞》的热情。
(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脉络与道德教育关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脉络与道德教育关怀”课程是本次培训的主旋律课程。开设这门课程旨在让学员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以便在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进校园、进课程、进管理过程中知道文化发展的来龙去脉。
重庆华夏国学研究院名誉院长叶贵本教授用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向学员阐释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告诉大家行走世间需“依道而行,问心无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老、丰厚、连绵、神秘、伟大,我们的教育事业一定要与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工程相结合,新时代的老师要接通天线,连接地线,拓展边线,守住底线,积极进取,用心奉献,不忘初心使命,努力担当作为。
(七)《道德经》中悟“格局”
《道德经》之“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盈若冲,大辩若讷,大方无隅”,强调一个大格局、大心胸、大视野。培养干部的“大格局”是当前教育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道德经》有着丰赡的管理学内蕴,“无为而无不为”“虚静守笃”等成为当前管理者津津乐道的箴言经典。特聘专家周培学运用《道德经》中的经典,从广度、高度、包容、谦逊、无我利他五个维度,结合教育管理、教育教学中的实际,为学员讲授了教育管理者、教育工作者应有的“格局”。周培学专家娓娓道来,激励着在座的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以举目千里的大视野、海纳百川的大格局和舍我其谁的大情怀,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状态,投入到教育事业中。
(八)司马迁的精神品格与《史记》的艺术成就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多年的历史内含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内容。开设《史记》课程,便于让学员从史学角度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华民族有着上下数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以便在立德树人过程中教育启迪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文化。
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康清莲从司马迁的精神品格谈到《史记》的写作艺术,为学员们呈现了一部鲜活的“史家之绝唱”与“无韵之离骚”。康教授的学术讲座充满了故事性、趣味性和历史性,开阔了学员们的眼界、拓宽了视野。
(九)中小学分段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策略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课程的最终落脚点,在于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明辨是非、遵纪守法、坚韧豁达、奋发向上,自觉完善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思想,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培养青少年学生做知荣辱、守诚信、敢创新的中国人。在于引导教师把培训中学到的知识落实并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解决教育教学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与困难。
“中小学分段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的策略”为学术沙龙课程,学员们结合专家培训,畅谈如何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中小学分段教学中。巴南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何远疆研究员指导了这个课程,并为学员解惑答疑。他希望学员们树立“好学者”形象,铸师魂,常学习,养师德,知敬畏,守底线。
培训效益彰显
黔江区第二期中小学教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结束后,由黔江电大组织学员进行了综合评价。学员们评价充分肯定了这次培训成效显著。
据了解,在此次黔江区第二期中小学教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的中小学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办公室主任、班主任共有人,参与调查人数人,很满意人数,占比96%;学员们纷纷认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拓宽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对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有了方向,对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理解,增强了对传统文化学习和传承发展的热情,将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应用于管理、教学中有了更多的思考,增强了学员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大家还希望黔江电大和重庆华夏国学研究院对黔江区中小学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扩大培训对象。
学员收获与期待
通过本项目培训,学员们收获甚丰,幸福满满。学员们普遍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是当前中小学校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