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群贤集雅诗词专刊点评九天诗词第0

2023/8/13 来源:不详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

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

本期审核:执行总编白水为泉

执行总编爾玉

注:本期作品不分排名,按收稿先后顺序发布。

1、

七律.端午有怀

文/史云章

风摇五月柳丝长,吊屈悠悠溯史茫。

袅袅青烟慰忠骨,滔滔碧水洗愁肠。

寻常百姓迎佳节,几许炎魔引恶藏。

天使通衢除孽障,素笺拙句赋端阳。

2、

七律.端午感怀

文/妮儿

龙舟竞渡又端阳,一曲离骚叠浪扬。

忠直千年人称颂,热情几度粽飘香。

谏言明志身先死,求索圆梦思正长。

多少图强报国愿,汩罗江上逐风翔。

3、

临江仙端午祭屈原

文/焕之

楚湘山水多兰芷,汩罗千载流香。赖依年岁有端阳。蕙兰花共石榴芳。

何使忠魂啼夜雨,起波横接三湘。怀沙郁勃独轩昂。惟余孤月照沧浪。

4、

七律.端阳

文/杨雪梅(九儿)

重五榴花赛火红,新晨桃艾挂门中。

湘娥似学九歌咽,渔父还悲南楚穷。

蒲草千寻空利剑,龙舟十丈载清忠。

黎民岁岁包香粽,不叫鱼虾近鬼雄。

白水为泉:

榴裙,易使人想入绯绯,不如直接用“榴花”。

南楚,与“九歌”不工对,可否改“三楚”?

屈原忠君爱国,求索图强,虽是重臣,而无弄权之心,死后不可称其为“鬼雄”,可改为“圣雄”。

可怜,诗词中一般作“可爱”理解,现代汉语一般作“可惜”。在本诗中,这两种理解均不相宜,可改为人物主体“黎民”,或者表设问的“何当”。

九儿:

圣雄,不太好用!

白水为泉:

圣雄,狭义代指印度的甘地;广义可用。

白水为泉:

圣雄,我个人认为可用。

群主可以在编辑群与大家讨论一下。

白水为泉:

“百度汉语”比“百度百科”应权威些。

白水为泉:

圣雄一词不应成印度甘地的专利。

九儿:

榴群改榴花

九儿:

三楚当时我也考虑过,觉得南楚更接近汨罗,所以选择了南楚

九儿:

可怜改黎民

九儿:

只是圣雄多少有些拿不准,还是避开吧!

5、

七绝.怀屈原

文/杨雪梅(九儿)

汨水清波忠骨埋,九歌天问痛心怀。

离骚一曲伤渔父,香草美人折玉钗。

6、

六月投稿

七律·端阳(新韵)

文/周文潇

南风送爽醉端阳,思念先贤旧梦翔。

心眷庶民歌日月,魂追宿浪恋家邦。

汨罗江水千秋漫,屈子离骚万古殇。

花落清溪怀大爱,龙舟竞渡楚天长。

7、

疏影.端阳节怀古

忧逢此日,问几幽屈子,凭远叹息。寂影遥丛,撩夜寒星,青山郁郁难觅。逄逄鼓急传悲愤,却仍见,龙舟催楫。楚水中、

固洁千年,抱石一湾孤魄。

莫问前朝几姓,兴亡反复事,无道行迹。代有高贤,引戳狂歌,不过飞蛾追熠。君臣暴政营私利,得势者、拥宫还覆。看古今,多少英雄,折骨不知谁惜。

周逢俊端午节前夕

爾玉:多处出律。莫、兴。覆、出韵。

九儿:长调

8、

鹧鸪天(端阳)

文/大唐新林(惠州)

国事官书假做真,是非功过问黎民。

龙船划破湘江水,兽鼓惊醒屈子魂。

无圣主,有贤臣,楚天求索未沉沦。

人为史册皆抛弃,不换江山可换君。

爾玉:第六句,字数不对。另感觉有敏感字样。

白水为泉:原第六句为“楚天千载未沉沦”,其“千载”,有谈古论今之嫌。本人建议作者,改为“求索”,只鉴古,不论今。

9、

鹧鸪天端午祭屈原

文/清风雅士

米粽飘香端阳天,九州泪洒祭屈原。

汨罗江水滚滚浪,家国情怀代代传。

读《天问》,《九歌》篇,凭吊忠魂拜神坛。

一曲《离骚》千古耀,英名流芳铸宇寰。

爾玉:多处出律。且三字句,本词没有对偶。

10、

七律.庚子端午

刘安国(北京)

菖艾丛丛粽角新,敬贤驱瘴汨罗滨。

拨开云雾奔天路,再赋风骚易美人。

求索存心华夏盛,鞠躬着意汉家春。

大夫故里椒兰旺,端午杯中节酒醇。

爾玉:易美人句,有点凑韵。华夏与汉家合掌了。

11、

五律一组·端午序曲1

文/风鸽(张晓峰)

芙蓉艳曲塘,梅雨近端阳。

港汊舟争渡,长街粽袅香。

心钦骚客志,怀吊大夫殇。

云梦魂归去,英明日月长。

爾玉:长,积韵,重字。结句,口号,干!语义不明。

家家包角黍,门挂艾蒿青。

水静芙蕖艳,风吹肉粽馨。

田田莲叶舞,点点露珠灵。

竞渡舟齐发,抢先岂肯停。

爾玉:语序,诗脉乱。芙蕖,荷叶,角黍,肉粽句,感觉跳动太大了。凑韵明显,如露珠~灵。不知要表达什么。要表达露珠晶莹剔透,当用明字为好。

江祭赛龙舟,端阳悼楚囚。

清名凭水洗,美誉照千秋。

浩浩流无尽,潇潇雨未收。

云开初霁后,新月又如钩。

爾玉:这首诗意满满,诗脉清晰。美中不足,楚囚,非是特指屈原。所以,感觉用词不当。

五五端阳至,香粳捏玉团。

追思无笑语,江祭未曾欢。

直谏君王怒,含冤愤入澜。

龙宫添雅客,宦海少贤官。

爾玉:建议选用3、4这两首。

12、

七绝.端午祭

文/高喜文

摈斥良臣意碾灰,汨罗江畔恨成堆。

离骚青史吟千古,社稷安然一梦摧。

13、

端午诗词一组

文/碧空如洗

每到端阳诗意浓,感怀旧事耐词穷。

梦中澎湃潇湘水,畅饮雄黄酒一盅。

端阳又见赛龙舟,故事原来自古流。

艾草菖蒲秾陌上,千舟竞渡觅文侯。

爾玉:文侯句,感觉凑韵。

寒水沉身恸汨罗,中华自古大夫多。

千年故去忠魂骨,至今犹能化碧波。

开山大儒写九章,惟楚有才意气扬。

公在诗坛尊始祖,离骚千古盖宋唐。

爾玉:失替,出律。

一地菖蒲艾草香,神州处处酿雄黄。

君身故去千年事,岁岁端阳倍断肠。

爾玉:雄黄,矿物质,如何酿啊。此句不通。

为民忧国不惜身,山河破碎义成仁。

平生不遂英雄志,汨水招魂到如今。

爾玉:出韵,多处出律。

七律.端阳

龙舟又漾汨罗涛,浪起千重祭楚豪。

不教沧波沉赤子,犹传节气荡青霄。

河山放眼金瓯缺,史册盈怀玉干高。

一曲离骚今古唱,征途漫漫有儿曹。

爾玉:青霄,霄字出韵。

水龙吟.端午

《九歌》犹唱追《天问》,舟竞汨罗江渚。

魂归何处?魄安何处?怆然如许。抱石惊涛,断鸿声里,《离骚》绝赋。叹风云春秋,沧波淘尽,人多少、皆黄土。

幸有清忠惟汝。铸丹青,苍穹一柱。河川无语,三闾安在?万民争橹。泪满潇湘,相思如注,作倾盆雨。要乾坤正气,中流唱响,年年端午。

爾玉:第一句语序有问题。唱追双动词感觉怪怪的。是否应当为:九歌唱罢追天问。尾句要字,感觉用的有点弱。树乾坤正气,比要感觉略好点。

14、

七律.祭屈原(平水韵)

文/王少东

粽米龙舟楚水茫,忠勋烈骨汨江苍。

烟波万里怀王泪,缭绕千秋君主盲。

《天问》《离骚》凌宇志,《招魂》《渔父》意高昂。

雄风华夏飞腾跃,今慰先贤国正强。

15、

浣溪沙湘端

文/竹兰答水

端节渐来愁笔端,梦寻楚客逐湘川,洞庭击水老君山。

浓雾又淫荆郢岸,轻舟才泊汨罗边,美人香草守千年。

16、

七律.端午有怀(新韵)

文/李保才

煮酒飞舟酹汨江,情牵忌日又端阳。

欲寻屈子诗人痛,敲起铜锣米粽香。

千载英魂无寄处,一叠天问解衷肠。

今朝已许公平在,邀醉开怀三百觞。

爾玉:叠字出律。

炎凉无尽任春秋,浩荡沅湘难载愁。

屈子沉江求正义,龙船酹酒祭风流。

高呼天问问何寄,低唱九歌歌未休。

莫许今朝起浊浪,纵横四海放吟喉。

爾玉:尾联上句,

17、

七律.端午祭屈原

文/谭明权

尽管星移斗换频,每逢端午祭贤臣。

忠奸不辩千年恨,傲骨堪争一死神。

问道诗怀酬壮节,忧天国是屈灵均。

龙舟竟渡风帆急,我咏离骚诵古人!

注:屈原,字灵均

18、

浣溪沙·端午节

文/谭明权

采撷艾蒿挂壁悬,避邪驱疠暑炎天。香馨粽子祭诗源。

天问九歌惊华夏。离骚浩气盖山川,寄怀湘水拔丝弦

19、

七律端阳祭屈原

文/龚太银

报国无门屈子郎,奈何奸佞霸朝堂。

心忧社稷离骚赋,魂系苍生美政忙。

石洞怀才空有恨,巴山授典未能忘。

九歌寄语连天问,又是端阳五月伤。

——庚子年端午节将至,夜读屈原,伤古慨今……

爾玉:离骚对美政?

九儿:有一联对!

20、

青玉案.端午祭屈原

文/沈承钰(草塘磨钰)

榴红蒲绿芦香远。碧纱冷,熏风浅。竞渡沧江投宝饭。直臣芳茝,精魂珍馔。千载遗操叹。

兴邦图治忠言谏。指佞昭宣罪魁弹。磊落蒙冤难洗浣。离骚倾诉,问天震炫。击节长歌挽。

二零二零年六月二十三日

21、

如梦令端午节(上声七雨)

文/乐语乐梅

端午节悠悠古,粽祭屈原诗祖。

赛快艇龙舟,提气雄英狮舞。

故土,故土,浓郁味儿曲谱。

22、

七律.端午节前作

文/安宁(开封)

隐者由来道不孤,清凉世界远江湖。

五株柳敬陶元亮,一叶舟怀楚大夫。

幻梦醒时心每痛,新诗写罢酒常沽。

任凭华发生双鬓,尚有豪情未认输。

23、

鹧鸪天.端午感怀

文/曾雨荷.(长沙

入夏深深艾草香,光阴飞逝又端阳。

几多骚客吟夫子,无数诗篇祭楚殇。

真快乐,假忧伤,问谁清泪洒潇湘。

迎时应景寻常事,唯叹东流水渺茫。

庚子.蒲月.初四于韶山

七绝.端午节感怀

文/曾雨荷

每逢端午祭灵均,千载招魂悼直臣。

天问离骚谁读懂,历朝争斗续前尘。

庚子.五月初五

24、

江城梅花引端觞

文/竹兰答水

艾青蒲绿酒雄黄。念端阳。到端阳。夜宿晓行,舴艋过松江。

岸芷汀兰云雾里,鹧鸪鸟,一声声,诉衷肠。

衷肠。衷肠。费思量。日渐长。忆渐伤。愠也怨也,怨将半、爱又徜徉。

老目兮兮、楚楚望舷舱。顿觉羽衣飘带起,飞去也,汨罗边,正曲觞。

25、

七律.端午前日醒后作

文/安宁(开封)

每逢端午唱离骚,一任江湖浊浪高。

岁月难降追梦者,容颜已败杀猪刀。

何来白发生双鬓,惯见三人死二桃。

久在书房心入定,八风岂可动分毫。

26、

文/风鸽(张晓峰)

药囊香,肉粽香,包裹深情投汨江,

忠魂早返乡。

迓端阳,迎端阳,各挂菖蒲枝叶长,,

五红连上场。

离骚拈,楚辞拈,云梦沉身实不凡,

诗香染锦衫。

雅思含,幽思含,逐浪随波心自恬,

漫歌琴韵兼。

红锦丝,绿锦丝,蒲艾高悬各几枝。

端阳怕读诗。

惹追思,生追思,屈子胸襟谁不知,

楚王醒悟迟。

雨晶莹,泪晶莹,将近端阳悼故灵,

千秋念屈平。

鼓争鸣,锣争鸣,港汊河湖船竞行,

喊声神鬼惊。

27、

七绝.粽子吟(新韵)

文/高喜文

情投枣米喜婚成,苇叶新房裹几层。

唯恐隐私风泄露,关门秀爱捆丝绳。

28、

七绝端五怀屈原

诗/剑胆琴心

宮殿巍峨已作尘,细腰云雨梦中春。

自从屈子沉江后,谁做神州独醒人?

29、

七律.过端午(新韵)

文/李保才

读罢离骚祭楚魂,汨罗有怨恨流云。

龙舟破雾波涛怒,艾叶贴门日月新。

情注康庄花入梦,人歌盛世柳弹琴。

感怀屈子丰碑竖,励我中华共举樽。

30、

鹧鸪天-梅花雨里过端阳

文/往事

一曲离骚万古芳,梅花雨里过端阳。

清风吟醉芙蓉燕,银烛团圆稻米香。

情几许,意千长。雨声切切化悲伤。

寒英落尽芬芳泪,仔细灯心照月窗。

31、

清平乐

村妇的五月

文/贲春艳

端阳正巧,地里农活少。粽子包完肥杏老,架上黄瓜刚好。

午间小雀惊眠,起来细做薄衫。前日手机购布,亚麻色美还廉。

爾玉:眠,出韵。活,出律。

32、

端午节专题(刘增辉)

————

(1)端午祭

宁赴清流不染泥,吾将上下比身齐。

于生于死如相忆,愿借金鳞一尾鱼。

爾玉:归雁格。应当注明。

——

(2)端午祭

忠魂一去入沉浮,岂与泥沙作合流。

浪里淘金时自有,汩罗两岸看龙舟。

——

(3)祭屈原

世道不知家国情,老身一把恨难平。

满朝文武皆沉醉,谁比人心更透明。

(4)屈原和楚怀王

渐行渐远楚怀王,不识前途阴胜阳。

一路秋风风似紧,惊心耗尽入汪洋。

——

(5)端午祭

如何由此不堪摧,一颗忧心碾作灰,

抱石于江清见底,汩罗两岸乱云飞。

——

(6)儿时的端午节

青青粽叶蜜中藏,浅浅绳包淡淡妆。

其中自有深情在,娘亲手扎实难忘。

33、

五律.端午感怀(新韵)

文/面朝大海

端阳粽子香,遥祭汨罗江。

谏士怀和壁,谀臣惑楚王。

都城忍回顾,泽畔陷迷茫。

一纵惊天地,离骚万古长。

五律.端午忆屈原

文/面朝大海

孤灯浮楚国,楚国夜茫茫。

靳尚妖言惑,张仪三寸狂。

身离故乡水,心系楚怀王。

不改初心志,每思泪沾裳。

七绝.端午感怀

文/面朝大海

艾草檐头满院香,清晨撷采绕山梁。

顽童不解今何日,轻诵离骚泪水长。

34、

七律·端午

文/周文潇

修原翠色染槐乡,五月遥闻艾草芳。

几度情思寻往事,一盘蜜粽醉华堂。

幸承少小经年苦,方懂如今盛世昌。

腹咏离骚怀远梦,心追宏愿寄炎黄。

35、

浣溪沙.端午(中华新韵)

文/刘志民

怒目苍天浩气扬,国都沦陷恨盈腔。怀沙命断恸潇湘。

艾草生烟忠魄远,龙舟破浪汨罗长。千秋碧水透诗香。

36、

河渎神·端阳节祭屈原

文/黄築

艾叶粽香醇,竞鼓龙舟启晨。汨罗江上楚天云,载记报国忠魂。

峨冠博带悲无路,只把奸佞恨怒。沉水离骚倾诉,神州千代回顾。

九天诗词编辑部

总顾问:何树华蔡志民李树学

总编:杨雪梅

执行总编:李忠亚孙立璽李勇军李君李树学曾雨荷

编委:曾雨荷刘新安萧林之焦焕之高维隆

天涯海角一缕柔风二十四亩田壹拾壹

本文为原创作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图片及音乐来自网络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50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