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屈原开宗,源出诗经,文学史上

2023/7/26 来源:不详

作为家喻户晓的历史名人,屈原一直以壮志难酬,抱恨而终的爱国主义诗人形象存在我们记忆中,让人凭生无限感慨,其实屈原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么悲催到一事无成,事业未竟的打击,直接触发了其千古名篇《离骚》的诞生。

骚体一出,天下震惊,从此而始,一举打破先秦文学长期被北方文化垄断的固定格局,独树一帜的楚辞冉冉升起,南方浪漫主义文学一出生便风华正茂,与《诗经》一南一北分庭抗礼,双子星座一般熠熠生辉。

最重要的是,屈原是第一个在文学中把个人情感完全融入并完美升华的人,此后做到此地步的是司马迁。在屈原之前,中国文学,无论《尚书》和还是《诗经》,都是群体意向的群体情感体现。

所以,屈原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开宗立派的人物,虽然我们现在读他的文字,或许并不觉得奇怪,但如果没有他,我们或许再也不会有这种文学体验了。

《楚辞》究竟担不担得起与《诗经》平分先秦文学格局的盛名?绝对可以!

但屈原毕竟是有继承的。《楚辞》到底是凭借哪些独特魅力一举超越有“东方圣经”之喻的《诗经》,且二者之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存在呢?

1、楚辞:南方语系的浪漫发轫,个人情感在文学中的完美升华

众所周知,华夏文明大都源自黄河流域,北方文化顺流而下,一路途径晋、齐诸国来到长江流域时,首先出现的文化载体,就是以汉水流域为主的楚国。

“楚辞”二字,始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原指楚地的民谣歌词,后来逐渐发展成一种诗歌体裁的民间文化形式,诗人屈原在此基础上创作了千古名篇《离骚》,由此奠定了楚辞为南方浪漫主义文学扛鼎之势。

《楚辞》诞生以前,《论语》及诸子百家著作,大都是以辩论、实用、思想性见长的方法论,《楚辞》的出现打破了这单一的文学形式,成就了我国第一位大文学家屈原,其代表作“离骚”一反诸子著述路数,全篇纯粹是个人际遇悲喜的感性抒发,其典型的浪漫主义形态,成为后世抒情散文的最早奠基。

·楚辞的方言特色

因那时候楚地巫风盛行,一到大型祭祀时,巫师们就会打扮成各种稀奇古怪的神灵模样,载歌载舞的上演一场神话故事大戏,这独特的娱乐方式造就了楚人奇幻无比的想象力,这种奇幻、绚丽的风格在诞生于本土的《楚辞》中随处可见。

由于楚辞的语句一贯参差不齐,常要用语气助词“兮”、“些”等为其助力,“兮”,就是现在沪语里常用的“啊”,据考证,《楚辞》里一共用了个兮,《诗经》中虽然也有兮字广泛运用,但一般都用以断句,转折或结尾。

而屈原在创造骚体的同时,也创新拓展了兮字的意象空间,由原来的歌之余声变成了代表这种新诗体的专用虚字,后世把屈原创造的新诗体称为楚辞或骚体,这种诗体,在形式上最主要的标志就是兮的运用变化。

帝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楚辞的抑扬顿挫将韵文风采发挥到了极致,配以兮字的巧妙衔接运用,把节奏与情感完美的融合到一起,一咏三叹,一节三拍,让人感觉每一个字都在节奏的基础上,有了音调的波浪起伏,读《楚辞》时能深刻感受到那种错落有致的高低回旋,如同涉足沙滩时,切身感受到汹涌海潮那波来波去的强烈冲击。

·香草美人:南方浪漫主义的经典意象

沅有茝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香草美人”是《楚辞》中的一种借代手法,王逸在《楚辞章句》序中说:“《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所以在文中,香草是屈原的自我投射,遥不可及的美人是他求之不得,屡屡受挫的治国梦。

后世那些失意的文人骚客们,纷纷效仿屈原笔法,以“美女”、“弃妇”自喻,抒发无法实现的理想抱负,不被重用的抑郁与苦闷。

比如,汉代文学家张衡的诗作《四愁》:“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报之英琼瑶,美人赠我琴琅,何以报之双玉盘”、“我所思兮在汉阳。”

唐代诗人李贺的《苏小小墓》:“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

“香草美人”构成了一个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因为这一意象结合着屈原生平遭遇、人格精神和情感经历,富有现实感,赢得了后世文人的认同,并一直盛行到汉、唐、清代,由此形成了一个源远流长的香草美人文化传承。

·楚辞对纯文学发展的推动

在先秦文学中《诗经》属北方文学系统,《楚辞》则属南方文学系统,但更大的区别是,《离骚》极注重个人情感的发挥,在这之前的先秦经典中,无论《尚书》还是《诗经》,都是群体意向及情感的体现,屈原开宗立派,首创了将个人情感完全融入文学中并完美升华的楚辞形式,一举打破传统格局,给当时文坛注入一种奇幻而炙热的文学情感新体验。

我们现在读他的文字或许没有太多意外感触,但假如没有他,或许我们就不会拥有后世灿若星辰的那些浪漫主义衣钵继承者们:陶渊明、苏轼、李白、李贺、李商隐......个个大名垂宇宙。

反观诗经,本是古代劳动人民口耳相传的歌谣,所以情感平实朴素。而其情感也具有普遍性,是群体情感的一种体现。比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这都是普世男女都会有的恋慕之情,不存在限定对象的个人际遇慨叹。

而楚辞因多士大夫忧天悯人之作,因而辞藻华丽,情感浓郁,拿《诗经·小雅·谷风》和《楚辞·山鬼》做一下对比,就能看清二者明显的风格差异。

习习谷风,维风及雨。将恐将惧,维予与女。将安将乐,女转弃予。习习谷风,维风及颓。将恐将惧,置予于怀。将安将乐,弃予如遗。

诗经语言典雅朴实,主要描写人的日常场景,是现实主义的开端,主要采用赋比兴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形式上四言为主。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君思我兮然疑作。靁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鸣,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山鬼则奇骏华丽,抒情热烈奔放,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期间夹杂着南方方言,以及标志性的“兮”字。

在楚地民风、民俗、及民间曲调基础上,屈原“依《诗》取兴,引类譬喻”借鉴了《诗经》的艺术精神和手法,创作出琦玮瑰丽的诗篇,与《诗经》一起奠定了以风、骚为基础的传统诗歌创作规范。

《诗经》的四字体对后世诗词歌赋影响巨大,而《楚辞》首次将个人情感完全融入文学中并得以完美升华,其热情奔放,奇幻瑰丽的文风,极大地推动了后世散文体裁的辉煌,因而成为古代浪漫主义典籍的开山之作。

2、源自诗经,一脉相承的文学渊源与爱国情操

说起我国传统文学,离不开两种经典风格样式,即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而这两种主义的源头,前者为《诗经》,后者非《楚辞》莫属。

现今大部分观点认为《诗经》和《楚辞》是我国古代文学写实和浪漫的开端,《楚辞》因楚言成为为南方浪漫主义代表,《诗经》则成为写实主义的北方文学开山。

其实这两部文学经典表面差异的背后,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传承,衍生与发展的关系,《诗经》诞生了《楚辞》,《楚辞》发扬光大了韵文,给后世散文的兴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迥异的叙事节奏

一般来说《诗经》中的诗以四字句为典型句式,句中是二二节奏,《离骚》的典型句是五、六字句,句中常常是三三或三二节奏,“四言简质,句短而调未舒,七言浮靡,文繁而调易杂”。

但《离骚》既不是四言,也不是七言,而是句式灵活多变的自由体,语言节奏自有独到的妙处,交叉使用五字句、六字句、七字句、九字句,通过字数的增加与减少,有意造成跌宕起伏的语言节奏,形成《离骚》特殊的语言节奏美,和《诗经》相比,《楚辞》变化是高低的纵向变化,而《诗经》则是横向的延迟。

《诗经》的感情是克制,在短短的四字背后蕴藏了丰厚情感,而《楚辞》的感情是放肆,如排山倒海似的蜂涌而来,读之,能切身感受到作者身后的那种大悲情怀。

·一脉相承的文学渊源

虽然《诗经》和《楚辞》代表着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风格,面貌各异的文学样式,但它们之间却有着内在的,本质的联系。

《楚辞》继承了《诗经》的赋比兴,但在此基础上又做了重大开拓并将其发挥运用到极致,在《离骚》中,屈原笔下描绘的善鸟香草、恶禽臭物、灵修美人、等都不再是作为借喻或借以起兴,而是融合了作者情感、品格和理想的象征,因而成为蕴含艺术趣味的意象,这种开拓突破了《诗经》以借物抒情为主要特征的比兴手法的局限。

《楚辞》是《诗经》赋比兴中,赋这一韵文演变而来,并在发展中加入了南方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可以这样说,楚辞作为南方文学顶峰,它的根仍然在黄河流域的北方文化中。

·不约而同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操

“我徂东山,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我东曰归,我心西悲”、“鹳鸣于垤,妇叹于室”

《诗经.东山》从一个小兵的视角出发,把普罗大众对战争的厌恶、和平的向往、家乡的思念、对妻子的哀叹写得入木三分,令人不胜悲戚。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秦风·无衣》

谁说你没有衣服穿?我愿意和你同穿战袍,谁说你没有衣服穿?我愿意和你同穿一件汗衫,我愿意与你同穿一件战裙,《秦风·无衣》抒发了团结友爱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这些诗篇深刻反映了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也清晰的表达了下层劳动人民,位卑未敢忘国忧的爱国主义情怀。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屈原《楚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忧心愁悴,彷徨山泽,……仰天叹息,……呵而问之。”《天问》

《离骚》、《天问》成功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为民生计上下求索的爱国者形象,从而使屈原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位不朽的爱国诗人典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楚辞》中的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操与《诗经》一脉相承,这种赤诚的家国情怀在中国文学史上如一条价值观底线贯穿着始终,《楚辞》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四大体裁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皆不同程度存在其身影。

《楚辞》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而言,具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屈子开宗立派,源出《诗经》,意发南国,深刻地做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个人情感升华。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48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