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文化琐谈之114空谷佳人话兰花
2023/6/6 来源:不详如果有人问,十大名花之中,我国古老的名贵花卉是什么?那么,这样的选择题只有唯一的答案:兰花!
兰花是古老的名贵花卉,也是我国人民十分珍爱的传统名卉之一。兰花已有多年的栽培历史,其发现的历史更要早得多。
兰花喜庆、吉祥、高雅,堪称“香祖”,有“空谷佳人”之称,有“花中君子”之誉,还有“王者之香”、“国香”、“贵族之花”、“天下第一香”等美誉。
《周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这里的“臭”,古代指香气(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如,乳臭未干)。《孔子家语》亦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说苑》中称:“十步之内必有芳兰。”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在《离骚》中以兰花储祥纳吉。“纫秋兰以为佩”,“浴兰汤兮沐芳泽”,“余既滋兰之九腕兮,又树蕙之百亩”,用兰来比拟自己高洁的胸怀,抒发忧国忧民、郁郁不得志的悲愤之情。由此可知,早在多年前,人们就佩兰、浴兰以驱邪祛毒,充分说明兰花是当之无愧的传统名花,也不愧是吉祥富贵之花。
兰花属兰科兰属,系宿根性花卉。兰科植物家族庞大,姊妹颇多,有多属多种。我国是兰花的原产地,约有属种之多。我国传统栽培的兰花属于兰属地生兰,称中国兰。中国兰花一般按花期分为春兰、夏兰、秋兰和冬兰四大类。
兰可供观叶赏花。赏兰要从“气清”、“色清”、“神清”、“韵清”这四个方面来品评。“清”既是高雅,也是兰花花语。“气清”——指兰花的芬芳,以其清而不浊者为上。一花在室,清风过之,满室芬芳,正像古人所言:“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这是一种独特清香之气。“色清”——指兰花的颜色,兰花以嫩绿、黄绿居多,而人们崇尚白色花,称之“素心”,乃兰中上品;若带红色者为“晕心”、“彩心”,俗称“虫草”,为下品。“神清”——指兰花的神态,就是内在美,如同人的精神状态,含义颇深,在于各人自会。“韵清”——指兰花全株的姿态,花叶协调匀称,婀娜多姿,气宇不凡。
行家知道,赏兰应先赏叶,兰叶悠然自得,叶态丰腴优美,潇洒自如。特别是未开花时节,所谓赏兰就是观叶。无怪乎古人十分珍爱兰叶,许多诗人对兰叶也多有赞赏。如宋代张羽的《咏兰叶》诗:“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兰花典雅高贵,人所公认。历代文人墨客、丹青高手都喜兰、植兰、赏兰、赞兰、画兰。大唐诗人王维就喜欢养兰,后人总结其植兰经验:“贮兰用黄瓷斗,养以绮石,累年弥盛。”大宋诗人杨万里也喜兰、爱兰、种兰、咏兰,他曾有不少咏兰诗,如《兰花》、《题蕙花初开》、《兰畹》等。
兰花其实也是一种多年生的香草。中国很早就有在端午节沐兰汤的习俗。《大戴礼·夏小正》云:“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端午节,因沐浴兰汤,又称“浴兰节”。到了宋代,端午节沐兰汤更为盛行。清人董元恺《清平乐·咏菖蒲葫芦》词云:“共喜兰汤浴罢,携来倍觉芬芳。”描绘出端午时沐兰汤浴的好处、快感和风俗。兰汤即是用兰熬制成的汤水,相传端午节时用兰汤洗浴具有消毒避邪、除病驱瘟的作用。从卫生健康的角度看,确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所以,人们把兰作为吉祥物是自然而然的了。
兰花芬芳幽香,清艳含娇,深受人们的喜爱。更重要的是兰高洁、慎独、不媚俗的品质,使它有了更深厚的文化内涵,受到人们的推崇和赞赏。人们还把兰花作为中华民族坚贞、高洁的精神象征。屈原在《楚辞》中就多以兰来喻君子之德。大圣人孔子曾赞美兰曰:“芝兰生于空谷,不以无人而不芳。”人们还把它与梅、竹、菊并称“花中四君子”,视之为高洁、典雅的象征。现实中人们常以兰花自比,表达兰之情怀。著名作家歌词家、原南京军区创作室副主任葛逊以“君子兰”自比,朋友圈里一些朋友也常以“君子如兰”作为昵称,寄托希望自己成为像兰花那样的君子。
古今都有人爱兰成癖,有专画兰的名家传世。宋末画家郑思肖善画墨兰。元朝统治者重金请他画兰,被他严词拒绝,表现了他洁身自好,不为金饯所动、不向权势妥协的高尚精神。他还有个怪脾气,虽然很多人都想得到他画的墨兰,他却从不把自己的画随便给人。有一次,一个地方官员想得到他的墨兰,便用强征田赋徭役的办法来逼他。郑思肖却愤怒地说:“头可断,兰画不可给。”表现了画家与兰样的高洁品格。有人问郑思肖,你画的兰花为何根须都露在外面?郑思肖回答:“如今这世道干干净净的土地都给弄脏了,兰花高洁幽雅,怎能生于这肮脏的地上呢?”郑思肖是借之来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抒发自己“不以无人而不芳”的高贵胸怀。
“石畔青青竹数竿,傍添瑞草是幽兰。”这是郑板桥《兰竹图》。郑板桥是个爱兰者,他种兰、画兰、赞美兰。他在一首《破盆兰花》写道:“春风春雨洗妙颜,一辞琼岛到人间。而今究竟无知己,打破鸟盆更入山。”——兰花种在好端端的盆里,郑板桥为什么要把盆打破呢?读该诗就可看出,兰花经春风春雨的洗礼,妙颜动人。它离开仙人居住的岛屿来到人间,哪知人间没有知己,只好把乌盆打破,自己再回到山野去过清淡的日子。郑板桥把兰花拟人化,实际是在吐露心声,抒发情感。郑板桥过去曾画过画,后来考中进士当了知县,勤政为民。可是,污浊的官场不容他,于是他罢官又回到家乡扬州,再以卖画为生。这是诗人借写兰花,表达自己挣脱官场樊笼的决心和追求自由平民生活的向往。
人们爱兰、赞兰,所以也常用兰来比喻美好的事物。如把知心朋友称“兰交”,把情投意合的言论称“兰言”,把情意相投称“兰味”,把妇女高雅娴的品性美称为“兰心蕙质”,把姑娘婴儿呼吸称之“呵气如兰”,取名“花木兰”、“兰贵人”等,把高风美德雅称为“兰芝”,把美好的时光称“兰时”,把真挚、纯洁的友谊称为“兰谊”,把互相交换的谱帖称为“兰谱”,把朋友相契结为兄弟称为“金兰结拜”、“义结金兰”、“金兰之交”,把他人书信美称“兰讯”,把高雅居室称“兰室”,把妇女所居之室雅称“兰房”,把赞美他人的华美文辞和书法美称“兰章”,把优美的文辞雅称“兰藻”,等等。此外还有“兰梦”、“兰兆”等。据《左传》载:郑文公有个叫小燕姑的小妾,梦见仙人送给她一朵兰花,后来生下穆公,便取名为兰,这就是“兰梦”的由来,后由此衍生出怀孕生子为“兰兆”。因兰有高雅的品性,人们也多希望子孙具有如兰之质的禀赋。后人把兰与桂转指子孙,故子孙发达,谓之“兰桂腾芳”。
兰作为吉祥物受人喜爱,贵在其香,因兰之香“幽香清远,馥郁袭衣,弥旬不歇”(《群芳谱》),故兰有“王者香”、“香祖”之称。据《孔子家语》载:孔子从卫国返鲁国途中,见幽谷之中兰香独茂,喟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所以,后人称兰为“王者香”。《群芳谱》还云:“以兰为香祖,又云兰无偶,称为‘第一香’。因兰之香气馥郁,故有逐蠹虫、辟不祥之说。先秦时期,郑国人即有佩戴兰之绿叶、紫茎、洁花之习俗,称之为蒙兰辟邪”。屈原《离骚》也言兰绿叶、紫茎、素枝,可朝、可氟、可着、可膏、可浴。《后京泰记》记有汉时池苑种兰以降神,或泰粉意衣裳、吊籍中驱避蠹虫。唐时江南人家多种兰,夏月采置发中,头不生屑。因兰香、姿、德、品俱佳,所以,传统吉祥图案中把兰花和桂花绘于一起的纹图为“兰桂齐芳”,喻子孙发达、家业兴旺。此外,还有绘兰的“五瑞图”、“君子之交”等,也是以兰入图喻义。以兰为题材的吉样图案在民间运用极广,说明了兰是人们深爱的吉祥之物。
兰花姿色清秀高雅,人们普遍认为兰花难养:因为兰花生于深山狭谷,与野草为伍,但是它并非娇贵难养。只要了解了兰花的自然生长习性,养起来还是不太因难的。兰花喜阴,盆栽的兰花应放置在向北的阳台阴凉处,对光的要求是“爱朝阳,避夕阳。喜阴暖,夏寒冷”,“春不出,夏不日,秋不干,冬不湿”,有一定科学道理。
盆栽兰花喜用腐殖土,兰花开放时最忌烟熏。多采用分株的方法培育之,分株时尽量使每株有老面、新首和助芽,达到“祖孙同堂”,不要使肉质根折断。
兰花除观赏外,还有药用价值。春兰、夏兰均可入药,有的兰花一身是室,有理气、宽中、明目之功效,可治久咳、胸闷、腹泻等,叶子也有清热、凉血、型气、利湿之功效,用于治疮毒、疔肿、顺气、和血、利湿、消肿之功藏。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兰花还是抗污染夜卉,亲们晚上休息室内放盆兰花确实是有好处的。
“兰在幽林亦自芳”。兰花的清幽高雅,雍容大方,芬芳四溢,自然界种没有哪一种花可与之比拟。这里有个“兰花花神”的故事,明代女诗人、画家马守真,被人们评为“兰花花神”、“花仙”。马守真,号湘兰,金陵(今南京)人。她善画兰、竹,尤长于画兰花,当时著名文人王稚登评赞她说:“画兰最善,得赵吴兴(赵孟坚)、文待诏(文徵明)三昧。”她画兰潇洒恬雅,别具风韵,时有“兰仙”之美名。兰花深藏山谷之中,有如僧者超尘绝俗、隐士埋名。避世的清雅淡泊。历代文人墨客爱慕兰花,正因为兰花抱芳守节、坚贞洒脱、不媚世俗的品兰花也因而赢得“花中君子”的雅号。
落笔之际,望着桌前这盆兰花,那碧玉秀美的绿叶,那娉婷俏丽的花柱,那沁人心脾的幽香,在百花园中确无花可媲美,也慢慢侵染了笔者的心扉。(江苏花木文化研究梁根华供稿,东部战区创作室吴国平和中国刑警学院董杰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