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喝百事可口可乐被曝二选一这场斗了百
2023/6/24 来源:不详来源:纳食
近日,据外媒报道,一名自称是可口可乐公司员工的人,在问答网站分享了员工签署的保密协议。他称保密协议要求在上班时间不允许购买或者喝竞争对手的饮料,否则面临解雇。此消息一出,瞬间登上了热搜第一。
如今这年头,竞争对手互撕已是司空见惯,但是最相爱相杀的一对,纳食一直认为非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莫属,从年,百事横空出世之后,到现在,它们杠了也有多年了。
两个百年企业,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什么是真.杠精。
论辈分,百事得喊可口一声老大哥
从年份上看,可口可乐诞生于年:
而12年后,百事可乐才被创造出来:从百事诞生那一刻起,双方就注定是敌对的宿命。年,世界上第一瓶可口可乐在美国诞生了,可乐之父是一位名为约翰·派姆伯顿的药剂师。
一年前,约翰本来是想通过发明一种新口味的酒挣些钱。无奈世道不顺,成品才刚刚研制出来,就赶上了政府颁发禁酒令,他只能重新改成无酒精的饮料,这就是可口可乐。
约翰·派姆伯顿
味甜,清爽,提神又不醉人,而且里面的咖啡因很容易让人感到兴奋。就这样,依靠着独特的口味,可口可乐开始席卷美国市场。在第一年的时候,它平均每天都能卖出9杯,之后,开始一点点渗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征服了全世界数以亿计的人。
在那时候,便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世界饮料之王”。
80年代可口可乐的瓶盖设计
而百事可乐,它的诞生,是在可口可乐正红火的时候。那时的可口可乐,销售成绩已经能达到每年万加仑!按道理,这时候,应该没人敢在关公面前耍大刀。(1加仑约等于3.7升)
但另一位药剂师科尔贝·布莱德汉姆就不乐意了。年,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伯恩市,他在试验时发现了一种新口味,深受苏打柜台顾客的喜爱。他由此意外发明了一种由可乐果、香草和珍贵精油混合而成的碳酸饮料,取名为“布莱德(Brad)饮料”。年8月28日,科尔贝将其易名为“百事可乐”(Pepsi-Cola),这种饮料能够发挥类似胃蛋白酶的功能,有助于消化。年,科尔贝创建了百事可乐公司。带着一腔孤勇,加入了世界软饮料争霸赛。
但人可口可乐在开拓市场上没少花心思,而且产品早就深入人心了。人们只要提起可乐,也只会想到可口可乐,任你再像,也只能是个“山寨”。尤其那时候还是可口可乐蓬勃发展的时期,百事此时来插一脚,无异于鸡蛋碰石头。
所以,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它的生意也没见起色,甚至两度徘徊在破产边缘。
二战期间的可口可乐广告画面
被逼到绝境时,百事只能采取最傻的价格战战略。年到二战这段时期,是百事的大危机。强烈的生存欲望,让百事把价格直降到了5美分/镑。这价格,是当时可口可乐的一半。然而就算这样,也没能打动被可口可乐吸引的忠粉们。
化腐朽为神奇成功逆袭,
百事差点灭了可口可乐
由于可口可乐在开拓市场上不遗余力,人们一提起可乐只会条件反射到可口可乐,因此百事要撼动它的地位绝非易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一直不见起色,曾两度处于破产边缘。
天无绝人之路。二战后,美国诞生了一大批年轻人,他们没有经过大危机和战争洗礼,自信乐观,与他们的前辈们有很大的不同,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很高,这为百事可乐针对“新一代”的营销活动提供了基础。
年,百事的“You’reinthePepsigeneration!”系列广告
神转折发生在年百事可乐将广告业务交给BBDO(巴腾-巴顿-德斯廷和奥斯本)广告公司之后……
第一个漂亮仗是品尝实验和其后的宣传活动。年,百事可乐在达拉斯进行了品尝实验,将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都去掉商标,分别以字母M和Q做上暗记,结果表明,百事可乐比可口可乐更受欢迎。
随后,BBDO公司对此大肆宣扬:可口可乐的忠实主顾选择标有字母M的百事可乐,而标有字母Q的可口可乐却无人问津。针对婴儿潮一代的美国年轻人而提出的“百事一代”的消费品位和生活方式鲜明地与“上一代”——也就是饮用可口可乐一代的消费者划清了界限,也在与可口可乐的竞争中找到了突破点,消费者开始重新考虑他们对“老”可乐是否应继续忠诚下去。
其实,可口可乐是实力拒绝直呼百事可乐这一名称的,它将其叫做“模仿者”、“敌人”、或者泛泛而论的“竞争者”,不过,对于这种比较,可口可乐除了指责其毫无道德之外,束手无策。
结果,百事可乐的销售量猛增,与可口可乐的差距从1:5拉近至2∶3。年,百事可乐在超市的销量一度超过了可口可乐。
而百事的攻势远没有结束。年代,百事可乐开始真正起飞,当时,它斥巨资万美元,聘请了巨星迈克尔.杰克逊,作为百事的代言人。
迈克尔.杰克逊的到来,进一步点燃了美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对百事可乐的热情。尝到甜头的百事,在把焦点放在年轻人身上后,又把目光聚焦在“巨星”之上:每个国家有影响力的明星,都被百事收入囊中。
美国的麦当娜、布兰妮;中国的张国荣、王菲、郑秀文、陈慧琳。到了年,百事可乐已经占据了北美饮料市场30%的份额,开始威胁到可口可乐的霸主地位。
悬崖勒马,再续辉煌
面对百事的威胁,可口可乐完全慌了阵脚。他们搞出了一波骚操作,差点把自己作没了,那就是:推出新口味可乐,不再销售传统口味可乐。
可口可乐本以为这次改革会大获成功,却没想到消费者对改变味道的可口可乐并不买账。愤怒的美国人冲上了大街,他们举着横幅抗议可口可乐改变了口味。甚至还有人当众把“新可口可乐”倒进了下水道,以表抗议。
在美国人看来,可口可乐的这一做法,与它所坚守的传统相背离了。再加上“传统口味”可口可乐,已经买不到了,这无疑是消费者抗议的导火线。因此他们感觉到了可口可乐的背叛,因此他们决定反抗。
三个月后,可口可乐恢复了经典味可乐的销售,收回了之前改变配方的决定。世界人民长舒一口气,他们似乎发现了:“某些东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可口可乐”。
这一变故,让他们倍加珍惜重生的可口可乐。因此当经典口味可口可乐重新上市后,遭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疯抢。可口可乐的业绩也在当年,反超了百事可乐,重新夺回了“可乐一哥”的宝座。
自此,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竞争关系,由单方面碾压,变成势均力敌。
两家时不时就在广告战场上你来我往,针尖对麦芒。比如百事用自动售货机暗示:自家可乐门庭若市,可口可乐无人问津。
类似情况还有下图:被一群百事可乐围殴得爆水的可口可乐,场面极度凄惨。
可口可乐也不服输,来整个全家族暴打百事可乐,“血”流成河。
两家粉丝也时不时在网上互掐,大有“语不惊人死不休”之势:
进入中国,融入中国
在全球化扩张进程中,我们中国庞大的市场当然避免不了会成为可口和百事的较量场。捷足先登率先进入中国的是可口可乐。年,上海街头悄然出现了一种叫做“蝌蝌啃蜡”的奇怪饮料。除了名字,它棕褐色的液体和甜中带苦的味道,以及打开瓶盖后充盈的气泡,让不少人感觉到既好奇又有趣。古怪的味道,加上古怪的名字,这种饮料的销售情况自然很差。
于是,在第二年,这家饮料公司公开登报,用英镑的奖金悬赏征求译名。最终,身在英国的一位上海教授蒋彝击败了所有对手拿走了奖金。而这家饮料公司也获得了迄今为止被广告界公认为翻译得最好的品牌名——可口可乐!这是可口可乐步入中国市场的第一步。
相比之下百事进入中国比较晚,年,百事可乐与中国政府签约并在深圳兴建百事可乐灌装厂,成为首批进入中国的美国商业合作伙伴之一。在中国这片广袤的市场上,百事再次站在了挑战者的位置!
总而言之,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的战争,仍在继续。今年2月,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也双双发布了年财报,其中中国市场的业绩增长功不可没。据财报显示,年全年,可口可乐营收为.6亿美元,同比增长17%,超出市场预期的.8亿美元;经营利润为.1亿美元,同比增长15%,其中亚太市场的单箱销量同比增长11%,主要得益于中国、印度和菲律宾市场的强劲增长。
相比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年总营收.74亿美元,同比增长12.9%;净利润76.79亿美元,同比去年增长6.99%,其中亚太、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中国市场收入46.15亿美元,同比增长34%,经营利润6.73亿美元,同比增长14%,其中收购百草味贡献了2%营收利润增长。
可以看到的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之间上演的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激烈较量,收获的是彼此更加强大更加优秀,都成为了饮料市场的超级赢家。
回过头来看,百事与可口可乐之间的竞争真是一场好戏。有媒体把它们之间战斗列为资本主义历史上最重要的争斗,可说实话,就算坚定的站边了,但如果两杯可乐都放你面前,你能喝出来哪个是可口可乐,哪个是百事可乐么。
这杯火了多年的“肥宅快乐水”,你又站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