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香惜玉只为闻香识女人

2023/5/7 来源:不详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采集、栽培芳香植物,把香气带进了日常生活里——饮食、医疗、服饰、妆容、居所、宗教、绘画、文学等等方面。 

香是嗅闻后的一种主观感受,每个人都有自己最喜欢的气味,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代的名媛在美容护肤方面也下足功夫,她们会在头发、面部、身体上使用不同的香料美化自己。除了在口脂、眉粉、面脂、胭脂里面添加香料,也会炼制香丸、香饼口含服用,保持口气清新。与现代人相比,古代名媛更是香风雅致。

香成为一种文化,发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围绕各种香品的制作、炮制、配伍与使用而逐步形成的能够体现出中华的精神气质、民族传统、美学观念、价值观念、思维模式与世界观之独特性的一系列物品、技术、方法、习惯、制度与观念人类使用天然香料的历史久远。从现有的史料可知,春秋战国时,中国对香料植物已经有了广泛的利用。由于地域所限,中土气候温凉,不太适宜香料植物的生长,所用香木香草的种类尚不如后世繁多。多用的有泽兰(非春兰)、蕙草(蕙兰)、椒(椒树)、桂(桂树)、萧(艾蒿)、郁(郁金)、芷(白芷)、茅(香茅)等。那时对香木香草的使用方法已非常丰富,已有熏烧(如蕙草、艾蒿),佩带(香囊、香花香草)、煮汤(泽兰),熬膏(兰膏)、入酒等方法。《诗经》、《尚书》、《礼记》、《周礼》、《左传》及《山海经》等典籍都有很多相关记述。

人们对香木香草不仅取之用之,而且歌之咏之,托之寓之。如屈原《离骚》中就有很多精彩的咏叹: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椒专佞以慢慆兮,樧又欲充夫佩帏。在宋代有《香谱》、明代《香乘》等古代香文化大成之作,书中记录了珍贵香料沉香、檀香、降香、麝香、龙涎香等。香气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包括饮食、医疗、服饰、妆容、居所、宗教、绘画、文学等方面,展现人与香独特的关系。

对宋元明清的文人来说,香已成为生活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从苏轼出神入化的咏叹,到《红楼梦》丰富细致的描述,这一时期文艺作品对香的描写可谓俯仰皆是。而且从苏轼、曾巩、黄庭坚、陈去非、邵康节、朱熹、丁渭等人写香的诗文中可以看出,香不仅渗入了文人的生活,而且已有相当高的品位。即使在日常生活中,香也不单单是芳香之物,而已成为怡情的,审美的,启迪性灵。化学香精是化妆品的主要原料之一的妙物。如苏轼的《和鲁直韵》、朱熹的《香界》。

芳香养鼻,香气调动着人们的感官,明清时代的文人还有把玩女人小脚的雅好,宋代的苏子瞻写过一首吟咏女子缠足的《菩萨蛮》词,可以被认为是最早歌咏女子缠足的词:

涂香莫惜莲承步,

长愁罗袜凌波去。

只见舞回风,

都无处行踪。

偷穿宫样稳,

并立双跌困。

纤妙说应难,

须从掌上看。

作为一度成为中国文人如痴如醉的嗜好,以致形成了一门品味鉴赏小脚的特殊学问——莲学。莲学探讨的品莲方法就多达几十种,诸如:嗅、吸、舐、咬、吞、食、搔、捏、捻、承、索、脱、剥、缠、洗、剪、磨、拭、涂、暖、拥、扶、悬、肩、排、推、玩、弄……之类。喜莲文人达于疯魔时,竟会脱下美妓的三寸金莲鞋,当作酒杯盛酒传盏,更多的是将金莲鞋、裹腿之类跟脚有关的东西留作藏品把玩。试想,作为一些文人把玩品鉴的对象,自是有一番别致的情调,所以古代名媛“脚底生香”才是这些品莲文人感官上的又一需要,如何做到?能够营造“脚底生香”之美妙!据说是鞋内自有乾坤,皆因其以高级香木来制作鞋底。在明清时期,女性的鞋底不仅流行用高级香木制作,甚至还会把高底鞋跟中间挖空,内置香粉。此外,古代人或聚会或独处,或欢腾或寂静,都喜爱点燃袅袅幽香来颐养身心。

品味女人,闻香识玉。香中自有一番风味,味中别具一缕幽香,那“国色天香”中的“香”,“怜香惜玉”中的“香”,“香消玉殒”中的“香”,都成了美女的代名字,怜香惜玉只为闻香识女人,做女人可要自我珍惜。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39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