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爱宴饮的古罗马人一天都吃些什么有的食物
2023/4/29 来源:不详看白癜风要多少钱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41108/4513569.html
罗马人热衷的宴饮是另一项特殊的公共娱乐活动。和洗浴有某些相似的是,罗马人的宴饮早已超出了一般“吃饭”、“饮食”的范围,极大地淡化了“填饱肚子”的初衷,突出了“享”和“乐”,甚至是尽情地享乐。将宴饮纳入娱乐范畴,主要原因在于罗马人的宴饮人为地增加了许多“吃喝”以外的内容,宴饮变成罗马人娱乐活动的一部分。宴饮娱乐的公共性、参与人数不及角斗、赛车、洗浴等,许多时候私人性特点突出,但大规模的宴饮在很多方面也表现为罗马人一种特殊的公共娱乐活动。
罗马建城初期,只是个台伯河畔的弱小城邦,物资匮乏,经济落后,食物主要依赖谷物生产,日常生活在忙碌的劳作中度过,饮食在当时的罗马只是基本的生存需要。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都过着艰苦朴素的生活,节俭成为早期罗马人的标准美德。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罗马同农业生产较为发达的迦太基和希腊建立了联系,希腊农业著作鲜有留存,但许多希腊理念已经融入拉丁农业著作中。罗马征服迦太基和希腊后,地理范围扩大,经济水平提高,土地使用类型增多,罗马农作物种植生产多样化。与迦太基、希腊文明接触,罗马人的饮食习惯发生了变化。但由于连年对外征伐,罗马人在饮食上还是依赖于农业生产,简单地说,在罗马统治空间内,生产什么农作物,罗马人就吃什么,对饮食没有更多的挑剔。
罗马扩张领土后,新征服的地区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转变为有一定剩余产品的农业生产,以便向罗马纳贡和缴税。剩余产品的生产为城镇和城市,以及军队提供食物,促使被征服地区为盈利产出更多农产品售卖。售出的农产品为罗马经济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贡献,促进罗马饮食的多元化。
共和国时期,意大利波河谷地和沿海地区用于种植草场、谷物、水果和蔬菜,亚平宁山脉的低坡用于种植橄榄树和葡萄树,而山顶的森林出产供人们食用和制成猪饲料的坚果,开垦过的高地用作放牛的牧场。罗马各地种植许多不同种类的蔬菜和粮食,其中最重要的是供人们食用和用作动物饲料的豆类与麦子,也种植葡萄、桃、李子和樱桃等果树,坚果包括杏仁、花生、榛子和栗子等。毫无疑问,罗马人饮食习惯受到地理与经济水平限制。
共和国时期,罗马人的基本食物是谷物与蔬菜,谷物用来做成面包和粥。蔬菜包括豆类、豌豆、洋葱、萝卜、生菜、卷心菜、芹菜和黄瓜。水果是罗马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主要是无花果、葡萄、苹果和梨。鸡蛋、奶酪、蘑菇和橄榄油。盐和香草是广泛使用的主要调味品。肉类的价格对于大多数平民家庭明显偏高,如果买了肉就无法负担其他日常开支。最容易得到的两种肉类是猪肉与小牛肉,鱼和家禽比动物肉更常见。肉类与农作物一样,不同地区出产不同种类的肉。牛是最重要的家畜,在意大利、西西里、小亚细亚、高卢、不列颠、多瑙河上游、北非、埃及和叙利亚的部分地区均有大牧场饲养大量的牛。猪的饲养较为普遍,提供猪肉、猪油、猪皮和猪鬃。在高卢、不列颠和西班牙,猪肉和火腿的口碑很好。猪肉之所以昂贵,是因为在畜牧业不发达的年代,肉类的出产量较低。另外,罗马人主要饮料是酒,酿酒的原料也来源于农作物,在地中海地区出产量较多的葡萄,为罗马人提供了极好的酿酒原料,葡萄酒成为罗马帝国时期最受欢迎的酒类。通常酒会与水和蜂蜜(或其他香料)混合,罗马人认为,喝没有稀释过的酒是野蛮人的行为。啤酒和其他酿造酒主要流行于罗马北部,但受欢迎度和普及度远不及葡萄酒。
共和国时期,罗马人饮食受到地理环境及经济水平的限制,特别是共和国前期,饮食的主要目的是满足生存需要,富人与平民的食物相差无几。通过对外侵略,罗马疆域扩张,农作物丰富,经济水平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体现在是食材的丰富上,但财富只掌握在少数贵族手中,大多数罗马人饮食仍无变化,依然畅行三餐节俭原则。
罗马人一日三餐中,平民和贵族对待早餐和午餐都不重视,通常较为清淡。早餐(Ientaculum)一般是面包沾着用水稀释后的酒,有时会加一点蜂蜜或配有一些枣或橄榄。最初,早餐之后的午餐是正餐,但在物资匮乏时期,罗马人白天不得不忙于劳作,正餐逐渐由白天转为晚上。为了补充能量,午餐(Prandium)虽然简单,但同样必不可少,通常简单地吃一些面包、水果和奶酪,偶尔也会吃上顿晚餐的剩饭。对于罗马人来说,最重要的一餐是在日落之前的晚餐(Cena)。早餐与午餐是为了补充劳作中消耗的能量,而晚餐则更重视味觉享受。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到一日三餐,罗马对外征服时期,在掠夺大量财富的同时,也扩充了罗马人口数量,直接导致人口数量与粮食产量的失衡,经常面临粮食短缺问题。罗马人更注重饮食的生存功能,非常贫穷的人甚至每天只能吃一顿饭,基本是面包或清淡的麦片粥,偶尔还会加些蔬菜或极少的肉类,享受晚餐是富人的特权。
晚餐主要包括三道菜,第一道菜(gustus)是一些开胃菜,包括沙拉、萝卜、鸡蛋、蘑菇、牡蛎或其他贝类有时还会有沙丁鱼,饮品是加了蜂蜜的甜酒;第二道菜称为主菜(lenaorprimamensa),多达七道:猪肉、家禽、鱼、野味和珍奇鸟类。这些菜会与调味蔬菜一起上桌;最后一道菜(secundamensa)被称为“第二张桌子”——是因为奴隶们没有清理之前上过的前两道菜,而是把桌子移开,换上另一张桌子,第三道菜会提供一些水果、蛋糕与坚果,饮品是多种多样的葡萄酒。
罗马传统饮食习惯简朴的特点还体现在烹饪食物的方法上,基本上只有煮与烤两种。罗马人的厨房中有形状各异、用途不一的炊具。面包是最常见的食物,几乎每家都有陶制圆形烤炉用来烤制面包或点心,租房者可能没有烹饪器具,但罗马有公用烤炉,供租客烤制食物。烤炉用木炭加热,将食物放在炉内烤制,除了烤面包,点心,烤炉还用来烤肉。另外一种烹饪方式是煮,大麦粥与蔬菜汤也是每家必不可少的食物,多数食物在火盆或敞开的炉膛上烹制,并将用链条吊起的汽锅,或者将容器放在铁制的三脚架上烹饪,下面用木炭生火。烹制食物在厨房完成,由于要烧木炭,厨房内会产生很多的烟,当时的房屋是没有烟囱的,排烟只能通过窗户与屋顶的通风口,烹饪环境并不理想。富人一般役使家庭奴隶为家庭成员做饭。
由于当时没有较好的保鲜技术,食品极难保存。城市中提供的食物经过长途跋涉运输而来,城市人口众多,运输效率在时间和成本上都受到限制[3]。食物腐败变质十分普遍,罗马人会加酱料佐以食物来掩盖食物腐败的味道,因此,食物中毒经常发生。罗马人用自己的智慧,改良食物保存方式,将特别易坏食品用腌渍的方式保存,肉制食物则通过烟熏或烘干来保存,例如,高卢的火腿可以运送到罗马。
罗马人如果因生活忙无时间准备食物,还可以选择外出就餐。尽管罗马上层阶级不赞成外出就餐,但餐厅与小酒馆的生意在意大利十分兴旺,顾客可以在那里吃饭或购买食物。有些餐厅甚至让顾客在货车内享用美食,此为“免下车”服务(drive-through)的原型。这样的服务,既方便了忙碌的罗马人,也促进了餐厅的生意发展。除了餐厅与小酒馆,还可以在市场上买到食物。茱莉亚·费利克斯(JuliaFelix)家中绘制的庞培广场(Pompeianforum)浮雕场景中描绘了卖家出售的物品,包括布、鞋、金属器皿,更重要的是包括面包、水果和蔬菜在内的食物,及悬挂在火上的大锅中的热食物[1]。值得注意的是,浮雕中卖家的形象是一位女性,可以证明在古罗马时期出现了女商人,繁忙售卖场景从侧面反映出在市场买食物也是罗马人一项传统的就餐方式。
对外征服过程中,罗马人掠夺了大量财富、领土,在物质水平提高的基础上,罗马人急于摘下弱小、不开化、野蛮等标签。在罗马人征服的国家中,文明发展程度最高非希腊莫属,罗马人开始效仿希腊人的生活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罗马人朴素、节俭的饮食习惯,也在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效仿希腊文明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